我都不管,送得越多,說明你工作越好,客人服你,我再給你加一萬。”
聽的餘曼麗當場多雲轉晴,頓時亮堂了,不但臉上亮堂,連心裡也亮堂了。
其實,吳曉春說這番話既不是純粹安慰餘曼麗,也不光是讓她心裡亮堂,更不是信口開河。吳曉春確實想到過要開歌舞廳。
吳曉春算了一筆帳,他手裡那個商住樓專案是怎麼做怎麼賺錢。房子賣了不用說,肯定賺錢;房子賣不掉,抵押給銀行可以套現;房子萬一賣不掉也抵押不成,做成帳,報表上還是贏利!這就是上市公司的妙處。要不然為什麼中國所有的企業都打破頭爭著上市?在中國,上市公司只對報表負責。報表實在沒法再包裝了,就來一個資產重組。君不見中國的許多上市公司都遵循“一年績優,二年業平,三年ST,四年重組”的發展規律嗎?
吳曉春雖然是學理的,但80年代研究生的功底使他學習“時髦經濟學”不費勁。下海之前,按照理論先行的規則,他就認真閱讀過大量經濟管理方面的書籍,加盟新天地集團之後,更是注意學習現代資本運做理論和實踐,前些年為了替別人寫碩士論文,自覺和被迫看過的甚至是抄過的經濟理論著作不少。吳曉春甚至發現,凡是這種靠他寫論文才能獲得碩士學位的專業基本上都是經濟管理類的,幾乎沒有碰到過理工科的,也幸虧沒有,如果有,吳曉春還不一定能寫得了,比如醫學方面的碩士論文,吳曉春能寫得了嗎?敢寫嗎?因此,吳曉春就有點看不起經濟學,認為經濟學碩士沒有什麼了不起,還不如他,他隨便幫人家抄點東西就能獲得優秀論文,可見經濟學碩士不過如此。吳曉春甚至公開說過,計劃經濟時代的經濟學碩士所學的東西全部過時了,沒有用,新一代經濟學碩士所看過的著作他基本上全部看過了,甚至還抄過了,所以他在經濟學上的認識不比任何一個經濟學碩士差。
《上市公司》二(48)
人一旦有了這種想法,自然容易頭腦發熱。其實沒有這個想法也會發熱,人只要一當上老闆,基本上就要頭腦發熱。君不見前幾年一些公司獲得配股資格而圈一大筆鉅款後,簡直不知怎樣花才好,於是一哄而起搞起了多元化;幾年後,一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無可奈何地說:要是當初把錢買國庫券多好!但當初確實也沒有人這麼做,要說配股是為了買國庫券,證監會也不會批,批了也沒法向股東交代,誰當初要真在股東大會上講這項提案,還不把臺下人笑死?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吳曉春現在也是老闆了,雖然只是上市公司二級公司的老闆,卻也有資格頭腦發熱。不過,吳曉春想搞歌舞廳也不完全是頭腦發熱。當時吳曉春的華中公司的帳上確實有現金不知做什麼,那時候香港的百富勤還沒倒閉,人們還沒有聽說梁伯滔那句“現金是王”的千古絕唱。況且報紙雜誌上天天宣揚一個觀點:錢放在銀行吃利息是最蠢的人。吳曉春不是最蠢的人。吳曉春會算帳。吳曉春又算了一筆帳:照現在這樣拍馬屁或被拍馬屁,加上集團公司那邊迎來送住,每年吃喝玩樂的費用差不多一百萬,如果自己搞個娛樂城,就算不賺錢,起碼這一百萬省了;再想一想請行長局長所長或集團公司來人在自己的娛樂城瀟灑,那種形象和感覺,是錢能買來的嗎?
吳曉春到底在集團公司泡了一段時間,加上公司老闆黃主席是潮洲人,於是集團公司及其下屬企業當中就有許多潮洲人,如集團進出口公司的老總賴散之,外號三癩子,就是老闆黃鑫龍的那個遠房舅舅,潮洲人,還有集團物業管理公司老總肖仲明,普寧人,也屬於潮洲人,所以,耳聞目睹,使吳曉春深諳潮汕商人“不熟不做”的信條。因此,吳曉春雖然想到了要做娛樂城,但他並未急於動作,他似乎在等待著什麼。到底等什麼他自己也不清楚。今天與餘曼麗的一番交談使他豁然開朗。等什麼?等人才呀!
回到公司之後,吳曉春立即就起草了一份報告。吳曉春是做投資部經理出身的,寫這樣的報告輕車熟路,從經濟分析和對集團公司進軍華中的戰略意義兩個方面論述了在武漢投資建設一個綜合娛樂城的可行性,在可行性分析中,還專門安排了一個“人才篇”,強調了以認為本的思想,並著重介紹了餘曼麗的情況。
華中公司給集團公司的報告原本就是走形式。既然集團公司實質上並未向華中公司投錢,那麼對於華中公司正常的經營活動就不會干預。因此,集團公司很快批覆了華中公司的報告。
收到批覆,吳曉春立刻動手,制定了具體方案。第一,報集團公司批准,任命餘曼麗為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