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場上的現實是最殘酷的,如果你不敢面對現實,就不要去做生意。”我曾經在北京陪美國的鑽石大王高爾到王府井的工藝美術商店採購。在一個內畫壺專櫃上,他一眼就看上一個顏色黯淡的風景畫內畫壺。因為價格沒有標在外面,所以服務員要一個一個把工藝品拿出來,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找到標價。在我看來,它似乎是那堆內畫壺裡最普通的一個,可是服務員驚奇地說:“您真會挑,這是我們這裡最好的內畫壺。”他拿出放大鏡,供我們細賞,果不其然。我問:“這麼素淨的小東西,你怎麼一眼相中?”他說:“最好的東西不一定是最亮的,也不一定是色彩最多的。在審視任何東西的時候,我首先讓自己平和下來,在一瞬間的寧靜中找到深層的東西。”我想他的職業練就了他一眼看透事物的本事。記得我們去上海博物館時,在有限的時間裡,他看得最細緻的是中國古典傢俱,他希望自己擁有的都是那些線條簡單,沒有額外雕琢的傢俱。他說:“不誇張的傢俱給你留有想像的空間,非常美。”我文章的題目是《只因眼前沒有鏡子》,言外之意是說沒有鏡子擺在眼前,等於沒了參照物,所以我們很難看清自己,正因為看不清,所以根本不知道真實的自身。畢竟,人的自我感知能力有限。高爾講的另一個故事帶給了我啟示。幾年前倒閉、但曾經也是美國最大的廉價百貨店沃爾瑪的老闆…芭芭拉·哈頓小姐,她過世後,在歐洲舉行了一次她用過的首飾的拍賣會。其中一款鑽戒和一枚紅寶石戒指共拍得200萬美元。高爾因為有事情在身,無法前往。拍賣會後,高爾請他的經紀人即刻飛到歐洲,察看現貨。如果可以,請經紀人用250萬美元買回。我問:“這麼貴重的東西,你怎麼能這樣信賴別人呢?”高爾講他是透過第三雙眼睛,看到自己所看不到的價值。比如:經紀人本身極高的審美水準和芭芭拉·哈頓的名氣創造的超越實際價值的價值。當高爾在紐約收到這兩件珍貴的戒指時,一個星期之內,那枚紅寶石戒指就以180萬美元的售價出手了。人無法事事都很清楚,能利用他人的辨別能力來確認自己的選擇也是一種高招啊!生命中,血緣關係無法選擇,但是朋友一定要自己慎重選擇。大部分情況下,不是對方選擇我,而是我選擇對方。選擇的方式極為簡單,依據就是這個人在生活中的語言和行為。再有,如果要了解一位男性的深度,看一下常常出現在他身邊的女人足矣,也許那就是一面折射他內心的鏡子。  
為何法律遠離現實
已經擁有博士學位、專門從事法律研究的孫秀君教授說:“中國經濟現在處於半計劃、半市場狀態,這種非完全規則狀態使得過於精明的人反而難以生存。到北大向經濟界的人士學習交流,意義重大。”法律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又決定法律的存在形式,市場經濟決定一種法律形式,計劃經濟體制又需要另一種法律形式。從事法律的人更需要知道經濟的發展和走向。中國社會處於轉型階段,許多經濟現象歷史上都沒有先例。一個從事法律的人面對經濟案例做出決策時,具有相當的挑戰,有時眼睜睜地看著建立起來的法律體系被善於鑽空子的人巧妙地繞開而達到他們的目的。 亞當·斯密寫的《國富論》中談到一隻看不見的手,孫秀君當時讀到並不理解。與企業界、經濟界人士面對面交流後才知道政府和市場間的關係就是靠這隻手來運作的。也許連亞當·斯密也沒有想到,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這隻手的運作方式竟然是這個樣子。特別是在權力經濟中,這隻手的微妙簡直到了極致。中國關於人權的法律、關於經濟的法律很多,但是真正用在經濟上的不多,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立法人士如果長年坐在辦公室裡就很少知道社會上的人們在做什麼。脫離市場、脫離老百姓的法律當然也就不實用了。走進商學院和那些每天與經濟打交道的同學交流,你與現實的距離一下就拉近了。這樣的發現對未來制定合理、現實、健全的法規,使之有效地為市場和社會服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於問到國家公務員與企業人士有何不一樣,企業人士是講實戰效率和成果的,而國家公務員更看重的是自己在管理上有何成績,機關里黨政分開的效果很難體現。目前對中國最重要還是穩定,如果沒有穩定就沒有經濟的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存在。政治穩定與經濟穩定並不存在矛盾,矛盾的是作為公務員更看重的是政績的表現方式…企業主要領導看的是經濟發展,普通公務員看的則是上司而不是經濟發展。他們不得不為職位的變化而忙著工作,而不是考慮經濟動態的大方向。如何圍繞著國家利益而不是領導利益,踏實地工作和執行決策,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