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中國最傑出的女性。媒體爭先恐後地報道、宣傳。如果說每年或者每10年,選出10個或100個傑出人物,這種做法完全合乎常理。然而我想提出的是,這些被推舉出來的女性英傑與她們帶給全社會的影響和意義是否真有聯絡?也許我不夠現代,也許我不懂國情,但是作為開始步入中年、事業和婚姻都在進行中的女性,看到她們的背景介紹後真想說幾句實話。 困惑之一:為何不把中國女性英傑改名為商業女強人?困惑之二:選舉過程中,考慮過女性本身固有的特質和美德嗎?困惑之三:是樹立榜樣讓人效仿,還是稱之為英傑高高掛起 ?困惑之四:是誰、代表哪部分人選出來的?我曾經與做著私企老總的女友談過這個問題,她直言不諱地說:“不選這些企業家做中國女性英傑,你說選誰?她們當之無愧在於她們給社會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效益。”是的,經濟效益的獲益者有很多,包括個人、企業等等…這些人也許她們都一一照顧到了;可是有誰想過,還有其他的大多數呢?那些勤勤懇懇地為他人、為社會工作一生的中國女性,她們也為社會帶來了社會效益;儘管她們經濟上的所獲與瞬息間成為百萬富翁的時代英傑無法同日而語,然而作為普通人,她們是最具代表性的。 2002年我看過兩條新聞,其一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單身女子,把滯留在門口的二十幾位孤兒領進家裡。雖然她不富有,但是隻要她有口飯吃,孩子們就不會餓著。她的語言裡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面對不可理解的旁人,她的回答樸實而自然:“這些孩子本來就夠可憐的了,我怎麼忍心把他們推出去呢?”另一個,故事好像發生在東北的大連。一位婦女的丈夫與他帶領的整個打魚船隊被風浪席捲,一去不歸。不幸發生後,船隊的###和兒女們紛紛去找這位船長的妻子聲討索賠。儘管她也失去了丈夫,在經歷痛苦掙扎後,她開始向所有能借到錢的友人親人借錢。她毅然決然地發誓:一生一世用雙手和辛勤,就算傾家蕩產也要償還這些人情債。兩位平常女性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讓我感到了女性的偉大,也許最最真實的女性之美德就在這裡。 請不要誤解,以為我對10位英傑有什麼成見。對於入選的所有同胞我衷心地感到自豪。問題不在於選誰,而是在於意義。我們要選的不是最佳女性企業家,不是最富有的女性,不是哪一單項的最佳,而是推選象徵當今中國女性的代表人物。是那些能影響別人一生,能相容女性特質中的卓越與美德的女性,比如像身殘志不殘的張海迪,為女性奉獻終生的林巧稚醫生和孜孜不倦的女作家冰心,即使她們有的已經不在世,但是她們的精神和感召力,仍然鼓舞著後來人。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經濟轉型時期,對企業家的表彰是理所應當的。但是經濟會起會落,而人的精神會永恆。當今世界,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急功近利、弄虛作假、好大喜功的現象如此普遍,女性都去爭取幾乎一輩子也達不到的只有億萬分之一機會的榮譽,那麼有多少女性會在她努力一生後可能以失敗告終而遺憾終身。畢竟我們要的不是稱號。這裡有一點被許多人忽視了,在我們強調一個人成功的時候,忘記了過程中有遠近、難易的差異,有些事對於有些人只需一步或十步的努力,而對於更多人需要的則是百步、千步甚至萬步的艱辛。只要每個人都在踏實地耕耘,都在努力好好工作、好好做人,並享受著這個過程,那麼這個社會就會變得完整,整個民族的綜合素質就會真正地提升。 一個社會成熟的標誌是所有的人對生命價值的捍衛、對個人奮鬥的肯定,以及對社會貢獻的讚賞。只有一個人的價值得到自我肯定和社會肯定,而不再以金錢、地位、財富和名利來評判,這個人和這個社會才開始走向成熟。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西方MBA能帶給中國什麼(1)
西方MBA教育已經存在一個世紀,而中國不過是近十年的事情,中國MBA教育直接借鑑西方又紮根本土。理論上來講,中國MBA教育起點很高,起步時就已經超越中國整體傳統教育,儘管有許多問題有待完善,但是它的步伐遠遠快於中國教育改革的整體速度。中國MBA教育為中國教育開啟了門窗,以BiMBA為例,它讓中國傳統院系看到了非傳統的西方教育手段,它把學生的潛在能力發揮出來,它把教學變為雙向多向的互動交流,它已經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而是更深層的激發、引導、提升和啟迪。 當然中西結合的包容性還在實踐中磨合,同時中國MBA自身的問題也折射出了中國大環境下整體教育與文化上的問題。儘管媒體把MBA的成果講得沸沸揚揚,但是要指出的是:中國MBA目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