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每支隊伍兩分鐘之內就編出了隊名、隊歌、隊訓,之後就大聲地喊出來。他們喊出野性的歌詞,唱出和諧的節奏,在北京郊外的田野上飄蕩。 一個難忘的夜晚有一天大約傍晚10點半,我接到肖萍的電話說,她可以打電話叫她的5個兄弟姐妹來見我。 沒過半小時,我從北大趕到香格里拉飯店,身穿便裝的6位EMBA的學員已經坐在那裡等待。由於是被電話叫出來的,所以沒有人帶名片。6雙眼睛一起盯著初次見面的我,我頓時有點驚慌。因為我知道他們是各個企業的頭兒。 “一個電話你們就馬上過來了嗎?”我問。 “是她召來的,一個電話,不來不行。肖萍說你時間少,我們必須配合你,這樣的命令誰敢不聽啊!”坐在這些已經拖家帶口的中年人中間,自己彷彿回到了中學時代的聚會,召之即來,不需要寒暄,不需要解釋,有緣來相會,足矣。 我知道肖萍是獨生女,從小就希望家裡有個兄弟姐妹。小時候沒有,人到中年突然在EMBA的學習過程中尋到了一個妹妹、一個弟弟和3個哥哥。他們曾經在一個學習小組,常常要在一起做案例,寫報告。就這樣,一回生二回熟,兩年下來成了生命中的摯友。望著面前的4位男老總、兩位女豪傑,我開始直言不諱:“如果讀EMBA前你們都沒有結婚,班上會有同學談戀愛嗎?”“應該會吧。我們不是無情的人。”肖萍爽快地說。“我們這些人已經進入中年了,中年時代還能得到同學之間的那份真情,不容易。現在誰都不會去破壞這份難得的真情。”張斌這麼說,才讓我明白了肖萍為何如此珍惜這5位兄弟姐妹,這是純真的友情啊!我們7個人圍坐一起,海闊天空地侃。後來,香格里拉大廳的服務員都下班了,燈黯淡下來,藉著窗外的月光和路燈,我們還在聊。再後來,大家開始拍打自己,原來不知從哪裡來的蚊子把我們當成了它們的夜宵。就這樣,無目的、無功利地談話。就是因為肖萍、徐潔見了我,談得投機,然後,一定要其他幾位哥們兒也見見我,希望他們能給我更多的答案。我們圍坐一起,被稱做“大哥”的張斌自然而然地成了焦點,他像一面旗幟。雖然講話不多,三句,幾點,但就跟EMBA課上教授的PowerPoint一樣,深刻、到位,有煽動性,震撼力很強。 6個人肝膽相照,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中國部委派到美國頂尖大學進修半年的廳長對我坦誠說的一句話:“在中國,我人不孤獨,情孤獨;在美國,我人孤獨,情更孤獨。”只有在武俠小說中才見到的兄弟情誼,讓我在那一個晚上,讓我在人到中年時,深深感覺到了。我沒有要求加入到他們中間,但是我知道,他們6個人會同時存在於我心間。 MBA讓我做了中國第一01級的董志民進入BiMBA之後,深深被周圍的一切感染。不僅對人,而且對MBA本身,這門學科給中國企業界、給中國大學生、給許多正在成長的人帶來了啟示。董志民潛心下來,對身邊的同學,也就是一位位企業界人士開始觀察,開始採訪,寫下一系列EMBA學習過程中感受的文章,其間得到許多讀者的關注與反饋。於是,中國市場上第一本《中國MBA》雜誌誕生了,前後僅僅用了3個月。不到一年的創業過程,已經看到顯著的市場效應。然而創始人董志民說:“我做這本雜誌所需要的戰略眼光、市場營銷和運作方式,實際上也是對自己EMBA教育成果的最好檢驗。”整整兩年,新生的《公益時報》作為大陸惟一一份以公益事業為自己服務物件的平面媒體,劉京真正扮演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角色。 那時北大EMBA開學尚不足半年,劉京當時作為一個民政部部長秘書、機關黨委委員、中民企業總裁,為官為商,時運正盛,他為什麼突然要改行辦報紙?而且不辦賺錢的、暢銷的,偏偏辦起一份一般人連聽都沒聽說過的公益報,這一切都是為什麼?作為劉京多年的好友和知己,著名的投資商兼企業家穆軍完全明白他此刻的心情。因為此時此刻,他也在思考著同樣的問題:賺錢了,成功了,第一桶金子挖到了,原始資本積累完成了,然後該為這社會做些什麼?一本名叫《散財之道》的書,專門論述美國基金會或者說是關於美國公益事業的公益歷史的書,幾乎揭開了美國社會走過風險、走向穩定繁榮的最高機密。作者最後的論斷:推動美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的有三種力量:政府改良、公眾批判、非政府組織或者叫基金會(也可以叫公益事業)。公益事業是推動美國社會進步的三大動力之一!劉京說,北大EMBA這個平臺讓他組建、整合起了名字的團隊並很快投入運營。他在北大找到了創業的同志、戰友和事業夥伴。  。 最好的txt下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