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都要充沛,每天要去健身房,打很多電話回公司,學習成績也很好。按照這樣走下去,幹到70歲都沒有問題。我一直認為,年齡的問題不要太在乎,關鍵是心態。 王東煜:對女性來講,她們對年齡可能更加敏感。但我就很少有這種感覺,關鍵是看自己的心態好不好。自信可能是藏在心裡的,沒有人給我貼一標籤說你已經很老了,有些事你已經不能幹了,所以我一直都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年齡。但如果我現在才開始到社會上去找一份工作,我覺得肯定得面對挫折。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35歲該死了嗎?(2)
陳 屹:怎麼能改變那些老闆或者人力資源主管的心態呢?王東煜:我不知道。因為上次找工作的時候是25歲,所以不知道怎麼改變他們的心態。公司裡也有一些很好的工程師到了30歲就急於改變,比如說去做經理人什麼的。我發現中國人的心態跟外國人區別很大,像外國同事已經50歲了,他還在安心做他的工程師,很知足。如果一箇中國男人到了30歲還是一個普通的工程師,他會有失敗感,會急於去改變,這跟中國的大環境在劇烈地變化有關。當這個社會前進的時候,如果你自己沒有改變,你就會覺得落後了。 付 蓓:我在醫藥領域的外企工作,醫藥領域其實更重視經驗和資歷。來MBA之前沒有想到同學都那麼年輕。剛來到這裡時我感到壓力很大,其實這種壓力大部分是因為他們優秀而且年輕,儘管我在外企的職位和薪酬已經算是比較高的了。 陳 屹:那你就完全放棄了?付 蓓:對,其實對於辭職及以後的工作這個問題我當時想得太少了。這確實是一種很自然的心態,覺得工作到一定階段好像什麼都有了,雖然不是很富有,職位和別人對你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相稱了,應該換一種生活方式,回到校園讀書是最好的選擇,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決定辭職了。 陳 屹:萬一畢業後還不如以前呢?付 蓓:我有這種心理準備。其實讀書本身就是一種新的生活,可能原來的那種生活太舒適了反而讓我不再有成就感。在一家企業待得太久,雖然和老闆同事非常和諧,但很多工作是重複性的,應該到整理思路的時候了。 史 煜: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人不會因為自己處在一個高的狀態就會高興和滿足,絕對不是這樣的;而是你不斷地在進步,在提高,你的狀態一點點好起來,你就會高興,儘管這個時候可能你的狀態比別人還差得很遠。這就是為什麼富人不一定比窮人幸福。 盧 翱:我來了這麼久,剛開始覺得打擊特別大。以前我也是做專案經理,好像沒人比我更厲害,來了以後就很受打擊,一直打擊到沒有自信,不知道該往哪兒走。實際上MBA的課本自己也能看,但是這種文化你是學不到的。你很厲害,周圍的人也很厲害,然後你就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其實被打擊完之後你重新找回自信的過程是很重要的。 張曉輝:我就是在享受這個過程。應該說30歲以前我有大把機會,不知不覺中就揮霍掉了。畢業時找工作,容易得讓我不知道該怎麼珍惜了。1997年從對外經貿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建設銀行,然後又到摩托羅拉、普華、德勤。不像現在的畢業生,當時在不停地選,不知道該選哪個。我學的是金融,就到了財務部,一年就覺得不爽,跟人溝通很少,然後就換工作。我每一次換工作都沒有邊工作邊找,都是先辭職然後再去找。後來去了一家在中國已經有百年曆史的丹麥公司,做了一段時間又感覺不爽,可能是希望跟一些聰明人做一些聰明人做的事,後來又換,直到換到聰明的人不帶我玩了。比如說我一直想去跟更高層次的人接觸,好有那種思想的交鋒。直到有一天,他們那種人玩的東西你看不懂了,你看懂了也玩不了玩不起了,這個時候我就開始考慮應該變得更聰明,這時就不是你那種小聰明能夠解決的了,可能需要系統學習。家裡人或者其他人一直問我,你換那麼多工作到底為什麼。我一直想找性格上的理由,後來我覺得是自己希望和聰明人在一起玩聰明人的遊戲。 李 凌:我的感受可能跟張曉輝剛好相反,我們是對外經貿大學的校友。我是1994年畢業的,專業是資訊管理。當時資訊管理在中國沒有明確定義,這個專業在全校學習又最辛苦,學科的跨度很大。但到畢業分配時很難對口,對你感興趣的單位都不合適。我們覺得很不平衡,大家學的東西差不多,而且我們學的比他們還多,後來同學們只有各想各的辦法了。 肖 錦:雖然現在才來讀MBA,但晚做總比不做強。對外經貿大學畢業之後也是一帆風順,那時候學校是包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