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門車站下車,一排排軍警持槍直立,從月臺直排到了大街上。奕劻、那桐等人親到車站接袁下車。北京的小百姓們歡天喜地,說:“袁宮保來了,這下北京不會亂了。”
袁世凱進京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入宮給太后與皇帝請安。隆裕抱著溥儀坐在太和殿上,見袁世凱龍驤虎步,形態威猛,不自禁的心中有些害怕。袁世凱卻是一臉的恭謹,規規矩矩磕頭如儀,十分謙卑有禮。
隆裕問:“袁宮保,皇上已詔令你為內閣總理,你有何策可保大清平安?”
袁世凱奏道:“臣有兩法:一是打仗,二是議和,兩法並用,以和為主,天下方能太平。”
隆裕不解,說:“既打仗,又議和,兩法如何並用?”
六七 江南群賢意動日(2)
袁世凱說:“太后,革命黨太多了,要將他們打敗殺完,殊非易事,所以臣擬與他們議和,要他們贊成君主立憲,革命黨若驕狂不聽,臣就命將士猛打他們,讓他們知道厲害之後,再與他們議和,這樣,革命黨就比較聽話了。”
隆裕點頭,說:“大清的安危繫於你一身,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你可不能心中偏袒革命黨,讓皇上與哀家受人欺負。”
袁世凱咚咚叩頭,說:“臣世受國恩,怎敢不竭盡全力,以維護大清的周全,以保護太后與皇上的平安。臣寧願身死百次,也決不讓太后與皇上受到傷害。”
隆裕甚是感動,便說:“那就好。如今你來京了,軍國大事就由你來主持,我與皇上都不干涉,你多用點心,不要讓大清幾百年的江山說沒就沒了。”
袁世凱連連點頭,謝了慈恩與聖恩,退出禁城,然後又循禮拜見了攝政王載灃,接著就著手組閣,幾日之內拿出了一個長長的內閣名單,張謇、梁啟超等人都赫然在內。名單一經公佈,張騫立刻致電袁世凱,說:“敝人如今贊成民主共和,反對帝制,恕不能出任貴內閣職務。”梁啟超自然也拒絕到任。袁世凱早知道他們倆一定拒絕入閣,但還是故作姿態嘆息道:“連狀元張謇也公開表態反對帝制了,難道大家都對大清感到寒心了?”
徐世昌疑惑道:“梁啟超不入閣在情理之中,張謇一直呼籲君主立憲,他怎麼忽然贊成民主共和了?”
袁世凱搖搖頭,微笑不語。徐世昌等看他故作神秘之狀,也就不再多問。
原來張謇在武漢投資辦了一個紗廠一個布廠,十月初張謇就到武漢張羅兩廠開業的事,十月八日行過開業典禮,又與鄂中名流如湯化龍等人詩酒相會,流連了兩天,到了十月十日傍晚才乘船東下,將返南通,那知船離武漢不久,忽聞武昌城內槍聲驟起,不久又炮聲隆隆,火光照天。同船的許多武昌人一齊大叫道:“新軍終於起義了,好啊,革命黨先動手了!”張謇震驚不已,心想:“革命黨在這兒暴動倡亂。我的兩個工廠辦不成事小,此後天下擾攘傾覆,恐怕真要大亂了,這可如何是好!”
第二天船到南京時,武昌起義勝利的訊息已到處傳開了。張謇忙上了岸,急如星火入城請見兩江總督張人俊及江寧將軍鐵良,告之以武昌之事,說:“兩位大人須急發兵往援,若武漢三鎮盡失,天下震動,長江下游各省皆難保全。”
張人俊與鐵良卻面有難色,張謇不知就裡連連催促。張人俊搖頭嘆道:“我等自顧不暇,安能出兵援鄂。”
張謇哪肯相信,只道張人俊推託。張人俊苦笑道:“狀元公,你這幾年只知搞實業、倡立憲,那知軍伍之事。如今新軍之中,革命黨極多,我們哪敢輕舉妄動。但願南京的新軍別鬧,我等得保一隅平安,那就謝天謝地了。”
原來南京的第九鎮新軍曾受趙聲的宣傳影響,兵士們俱都傾向革命。張人俊怕他們受武昌起義的感召,也大舉起事,已調了張勳的江防軍入城監視,同時議妥收繳新軍的彈藥後,命其出城駐防,以減少對南京城的威脅。張謇聽了緣由,不禁倒抽一口冷氣,想不到時局竟險惡到了這種地步。當下無話可說,出城後乘船欲歸南通,半路上卻又尋思:“時局如此,皆因朝廷任用親貴,不肯速行立憲所致,現在趕快立憲,或許亡羊補牢,還能挽回人心。”於是又假道蘇州,往巡撫衙門訪江蘇巡撫程得全,鼓動他上奏朝廷速行立憲以平民怨。
程得全聽了張謇的來意,嘆道:“老兄,為時已晚,於事無補了。”
張謇說:“或許有些用處吧,不然,革命黨到處起事,禍亂不已,國無寧日,還有何策能息亂呢?”
程得全一個勁搖頭,心灰意賴,說:“有什麼辦法呢,且先看看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