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是個飽學的老儒。他叫方地山,是袁世凱的門客之一,同時也是袁克文的國學啟蒙老師,袁克文的詩詞對聯以及金文音韻等學問,就來自於他的傳授。方地山為對聯名家,當時被稱為“聯聖”,袁世凱羅致他在家,於各方面都很看重,生活起居待遇優厚,他自己有一幅對聯對此有形象地描述:
出有車入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盡今年季子不回家
把袁世凱說成好客又有雄才大略的孟嘗君,自比為戰國時的縱橫家蘇秦,既誇了東家,又誇了自己,確是大手筆的風範。
袁克文一見老師進來,連忙起身問好,袁克定卻正襟危坐,既不起身,也不招呼。
方地山看著袁氏兄弟,說:“段祺瑞與馮國璋兩位將軍來了,我已將他們招呼在小客廳裡,袁大人不在家,你兄弟倆去一個招呼招呼。”
袁克文轉頭看大哥克定,笑道:“這事大哥去最為合適,我們飯也算吃完了,我還有要事要辦。”
袁克定狠狠地瞅了克文一眼,站了起來,說:“就你整天忙些不相干的事!好吧,我去。楊先生請寬坐。”
楊度說:“飯吃完了,我也該去編查館報到了。”
袁克定就走了出去。
周道如問袁克文:“你不趁機向楊先生討教討教,又要忙什麼去?”
袁克文笑眯眯的看著方地山,說:“我要去上海一趟,哪兒有個朋友幫我搞到了“董美人”,我必須趕緊把董美人弄到手,到時候方老師你也可以好好欣賞欣賞了。”
周道如柔聲勸袁克文說:“小二,你也大了,該學點正經事了,聲色一道,不可追求太多。”
袁克文哈哈大笑,指著周道如對方地山說:“周老師誤會我了,我袁老二可是多才多藝,愛好廣泛的,聲色雖好,但還有對我更有吸引力的,周老師請聽我解釋。”
。。
四十 歸去來兮,且看國士識似大海,筆如巨椽(3)
原來“董美人”是“董氏美人墓誌銘”的簡稱,乃是隋煬帝第三子、蜀王楊秀愛妃董美人的墓前石碑。董美人姿容美豔,十九歲而亡,楊秀極其悲痛,親手撰文,請當時的高手刻碑以志紀念。此碑於道光19年出土於陝西,一出土就在書法界引起了轟動,被認為是中國楷書真正成熟的標誌,它上承北魏書體,下開唐朝新風,其佈局平正疏朗,字型端嚴妍美,骨秀肌豐,清麗不可方物,實為楷書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但此時董美人碑石早已毀壞了,只有拓片流傳於世,袁克文所中意的,乃是碑石尚在陝西時就拓下來的“蟬翼拓”,極是名貴難得,往往拿數千兩銀子買不到一紙“蟬翼拓”,書法界人士,以沒見過“董美人”為恥。
聽袁可文解釋完,周道如恍然大悟,笑了起來。
方地山卻“哼”了一聲,沉著臉說:“ 你去上海,恐怕不光是為了董美人一個事情吧?”
袁克文笑著說:“那當然,那當然。已經去了,肯定要去看看汪笑依的戲,再搞幾張珍貴的郵票,聽說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郵票在上海出現了,另外,宋版的《毛詩》和《禮記》也在那兒發現了蹤跡,我這次去,就是要把它們一網打盡。”
楊度看著袁克文,嘆了口氣,心想:“這是個不務正業的浪子。”
袁克文對著楊度打躬作揖,說:“別笑話我。憂國憂民的事,楊大哥你們去做吧,我袁老二雖然聰明伶俐,但喜好的是玩,書法繪畫,古董舊書,那才是我的嗜好。哈哈,兄弟要走了,咱們改日見。”邊說邊走向門口,同時高聲吟詩:“白日放歌須縱酒; 黃金散盡為收書。” 接著閃出門外;不見了。
袁克文乘火車第二天就趕到了上海。他想先去找收藏家羅振玉,卻見街上行人紛紛湧往公共租界,袁克文不明所以,正納悶兒,聽見有人大笑著叫他:“寒雲兄,別來無恙,又到上海來蒐羅什麼寶貝?”
袁克文有個號叫“寒雲”,一般他的同好都以號來稱呼他。袁克文回過頭去,卻見是青幫的李徵五,他的身後還跟著幾個挺胸凸肚的小兄弟。這李徵五是上海青幫最早的大亨,好交朋友,講江湖義氣,前幾年就和袁克文認識了,對袁的才氣也挺佩服。兩人見過禮,袁克文就問:“五哥,街上這麼多人都幹什麼去,熙熙攘攘的盡朝一個方向走?”
李徵五滿臉興奮,說:“好叫寒雲兄得知,今日章太炎要出獄了,章瘋子名氣太大了,認識不認識的人,都想去看看他。這人是個革命黨,敢寫文章罵皇帝,真是一條好漢,三年前他被抓進監獄的,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