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刺繡是一組作品,叫《八仙上壽圖》,共有八幅,分別繡著鐵柺李、韓湘子、何仙姑等人以寶物為王母娘娘賀壽的情景。繡品的色彩諧調美觀,構思精巧,更難得的是其中的人物、花草等物逼真至極,何仙姑臉上的笑靨,王母娘娘眼角的魚尾紋,花草葉子上的露水,一絲一毫細微之處都毫不馬虎,再配上刺繡毛茸茸的柔和感,更使人覺得美輪美奐,歎為觀止。這八幅繡品在紫禁城一展開,立刻引來驚歎連聲,侍候慈禧的太監宮女如李蓮英等哪個是凡俗之輩,寶貝東西見得多了,可見了這幾幅繡品也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張大了嘴合不攏來,只是想:“這是什麼方法繡成的呀,如此逼真,如此富麗堂皇,凡間的人真能繡出這樣的東西嗎!”
見慣了珍稀之物的慈禧也看得目瞪口呆,連聲說:“神品,神品,我活了七十歲,如此神品還是第一次看見,誰能繡出這樣的神品?”
這《八仙上壽圖》的作者叫沈雲芝,江蘇蘇州人。沈雲芝從七歲就愛上了刺繡,如痴如醉,一心精研繡功和針法。二十歲之後,她對刺繡的針法、挑花技巧就無所不知、無所不精了,她又精研構圖與色彩的學問,刺繡技藝精益求精,出神入化,隨手繡出的花鳥魚蟲都美觀大方、耐人尋味。沈雲芝卻不滿足,她覺得傳統繡法寫意性強,逼真感差,雖也活潑有趣,但還應再加提高,於是就借鑑西洋畫的寫實手法,首創“模擬繡”,追求圖案的質感與逼真,十年之後,她的探索成功,繡出來的人物、蟲魚、花草無不栩栩如生,而所用絲線的質地與所繡圖案搭配,更使人物、魚蟲活靈活現,彷彿會動會叫一樣。不過,沈雲芝的新繡法卻不為世俗所容,刺繡界攻擊她的繡法離經叛道,走了邪路,一般世俗之人也胡亂傳言,說她的繡品掛在家裡可能興妖作怪,弄得沈雲芝的繡品賣不出去,連靠刺繡度日也成了問題,沈雲芝一氣之下,嘔心瀝血繡了《八仙上壽圖》,宣佈說要獻給慈禧太后,請她鑑定繡品的價值。
蘇州的市井小民聽說沈雲芝要給太后送繡品,一齊訕笑,說:“她到北京,恐怕連太后的背影也見不到,太后貴為一國之母,豈能稀罕她的玩意。”
沈雲芝說了氣話,卻也知即使到了北京也無法送東西給慈禧,但心中咽不下這口氣,便找到了巡撫衙門,說要進獻太后壽禮,請巡撫代呈。
巡撫端方卻不是一般的滿人,這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喜歡研究金石碑帖,對古董寶物的鑑賞尤其高明,算是滿人中的才子,曾因寫《勸學篇》上呈慈禧,被太后賞識而選到陝西當按察使,不久又升巡撫,慈禧逃難西安後他的表現不錯,很得太后歡心,迴鑾後不久就著他做了江蘇巡撫還署理兩江總督,是個響噹噹的封疆大吏了。端方為了報答太后的賞識之恩,正苦心孤詣的思量著尋一件天下少見的寶物進獻,但稀世之寶可遇不可求,尋了多時,迄無結果,正在苦惱,沈雲芝找到了他的衙門。端方叫人將沈雲芝的繡品拿進來看,一看之下,端方呆了,驚訝之下,拍案大叫:“鬼斧神工,刺繡之物竟能精美如斯!”
幕僚們都知端方之能,忙請教說:“人傳沈雲芝的刺繡離經叛道,大帥卻何以獨賞,可否教教我等。”
三一 萬壽慶典沈繡傳(4)
端方說道:“你看這山水有遠近之趣,人物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魚蟲有綽約親暱之態,細微之處逼真如此,凡俗繡品怎能達到這般境界!”於是急派人護送沈雲芝入京,將繡品直接呈入宮中。
慈禧將這《八仙上壽圖》視如珍寶,用手輕輕的撫摸,說:“我七十了,將死之人還能見到這樣的寶貝,也算大有福份了。不知能繡出這樣神奇繡品的人,卻又是如何的出眾。”
李蓮英知道慈禧的心思,就傳話出去叫沈雲芝謹見。沈雲芝被太監帶著怯生生的進了宮。慈禧此刻卻在南海邊上斜躺著納福呢,沈雲芝近前忙跪下恭行大禮,心中是忐忑不安,不知這在萬人之上的太后將如何評價自己的繡品,因此好生緊張,只敢垂頭看著地面。
慈禧卻不說繡品,溫言道:“孩子,抬起頭來,讓我看看你長得什麼模樣。”沈雲芝緩緩抬起了頭。周圍的太監宮女鴉雀無聲,大氣不出,木呆呆的看著。慈禧坐起了身子,又用手揉揉眼,探身前俯慢慢的細看。
眼前的沈雲芝美麗不可方物,而儀態的嫻婉、面板的白中透紅、表情的柔和安詳,哪一項都似乎好到了極致,讓人怦然心動,生出愛之憐之的感覺。實際上沈雲芝已經三十歲了,但江南之地山靈水秀,氣候宜人,沈雲芝又常在繡房,不受雨淋日曬,所以看起來仍如二十許的樣子,她又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