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行此大禮?”
唐才常說:“我雖與先生初見,但慕先生學問,佩先生變法的勇氣,因此心中早認了先生為師!”
康有為嘆息一聲,欲起來扶他,唐才常已行完了禮起身,梁啟超忙招呼他一旁坐下。康有為仔細打量了唐才常好一會,說:“我看你與譚嗣同極其神似,不但與他的壯健靈動相仿,且神情動作也有好幾份逼肖,因此你進屋時,我大感錯愕。”
唐才常卻眼睛溼潤了,說:“弟子與譚嗣同為總角之交,相約誓同生死,如今嗣同就義,我未忍就死,便是為了償其心願,勤王而救中華。”
提起勤王救國,這三人之間自然有一番熱烈的討論,其實來日本時,唐才常就大約有了一個初步的勤王設想,就是聯合各江湖幫會,擇機於長江中游一帶大舉起事,然後北向討賊,以救皇上。康梁聽了唐才常的設想,極表贊成。當下三人約定:由唐才常回國實施勤王的全套計劃,康有為在美洲一帶華人中籌款支援,梁啟超則留在日本,居中策應。唐才常心中高興,但慮幫會人物不懂軍事,便抽時間到東京的留日學生中走動,尋找學習軍事的人才以助。當時中國留日的學生不多,也就七八十人。唐才常一番宣傳鼓動之後,在東京士官學校學騎兵的湖北人吳祿貞欣然應命,願放棄學業回國相助,唐才常見吳祿貞勇武沉毅,英氣逼人,確是大將之才,心下極喜。
此時畢永年也到了日本,得知唐才常有起兵勤王之意,便往見他,約他拜見孫文贊襄革命。
原來畢永年與唐才常自河南分手之後,即東渡日本加入了興中會,又奉孫文之命回國到嶺南一帶聯絡會黨,與當地的哥老會、三合會的十多位龍頭大哥,如李雲彪、辜天佑、師襄等取得了聯絡,說起反滿革命,各龍頭均表贊成,畢永年便提議將三合會,哥老會與興中會合並,稱“興漢會”,以孫文為總會長,領導各山堂幫會共赴革命,大家均表同意。於是眾人商量,鑄了一枚“興漢會總會長”的印章,由畢永年帶了,領眾龍頭從香港乘船赴日本拜見孫文。孫文對眾龍頭進行了一番反滿革命的啟蒙教育,囑其回國後廣泛發展會眾,以待革命之需。眾龍頭頻頻點頭,謹領檯命,然後就絡繹回國了。畢永年卻還未走,到了東京欲聯絡留日學生參加革命,這時方知唐才常欲起兵勤王的事,故忙勸他往橫濱見孫文,欲其放棄保皇,投奔孫文旗下,改保皇為反滿革命。唐才常當即一口答應,就隨了畢永年往拜孫文。
唐才常對孫文極為恭敬,將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請孫文指點,並予以支援。他的計劃是以勤王為號召,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聯絡二十萬會黨,同時起兵暴動,以勤王為名,行革命之實。
計劃如此宏大,令孫文振奮不已,當即表態予以大力支援,並將興中會在湖北的機關所在及負責人姓名告訴唐才常,允諾那兒的分會將大力支援唐的具體聯絡工作,並說到時將發動兩廣一帶的幫會往兩湖助戰,唐才常大喜,稱謝不已。孫文卻告誡他說:“會黨之人紀律散漫,對政治並無主張,須得嚴加約束,防其為利而來,無利而走。”
唐才常點頭受教,卻提議說:“先生雄才大略,有志救國,若能與康先生攜手合作,兩黨聯合,豈不如虎添翼,可使中國天翻地覆,那時才常聽命於兩位,統兵東征西討,驅除滿虜不難也。”
孫文笑道:“我早有此意,無奈康先生固執於要報皇恩,不願與我這反賊合作。”
唐才常說:“康先生固執,卓如卻甚有革命的念頭,待我鼓動卓如,然後由他說服康先生,兩派聯合之事就有望了。”
孫文點頭,說:“若能如此自然最好。”
唐才常便日夕鼓動梁啟超與孫文聯合,共謀革命,梁啟超意動。但康有為這時已擇好了日子,乘船將往加拿大。共謀革命的事,無法與他斡旋商量了。唐才常嘆息不已。
正是九月時候,天高雲淡,碧天一洗。中西重太郎陪康有為一起出發離日。兩人乘坐的客輪越太平洋,駛向加拿大第一大城市溫哥華。大洋上風急浪高,康有為的心中也是思緒翻騰,作為中國維新派最著名的人物、第一流的學者、國學大師,他不知道溫哥華的華僑們會如何歡迎自己。
船抵港口,上得岸來。諾大的碼頭上,有一個華人舉著牌子,歡迎康有為。那人三十多歲,精明而靈活,看見康有為的黃面孔,又是一身中式打扮,就跑過來恭敬問道:“先生可是康聖人?”
康有為一怔,在國內時大家有時也叫他聖人,但大多帶些調侃意思,可這人態度恭敬、一本正經,倒讓康有為頗有些尷尬。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