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必須是出身於皇室,但又不能權傾一時,過於顯赫。一個來自日耳曼小公國的公主是最為理想的。
約翰娜急忙趕赴柏林,請當時著名的法國畫家佩恩(AntoinePesne)為葉卡捷琳娜繪畫像,並將這幅經過藝術家美化的畫像立即呈交伊麗莎白女皇,滿心希望她會選擇葉卡捷琳娜做彼得的新娘。葉卡捷琳娜對似錦前程更是朝思暮想,但在她的思想中愛情不佔任何位置,她只對皇位感興趣。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來臨。一七四四年的新年那天,約翰娜收到伊麗莎白女皇賜函,邀請她們母女蒞臨俄羅斯,葉卡捷琳娜的父親則不在受邀之列。兩個鐘頭之後,另一個信使送來了國王腓特烈二世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非常高興看到葉卡捷琳娜嫁給俄羅斯的大公。
但葉卡捷琳娜的父親是一位一絲不苟的路德派信徒,對於女兒嫁給一個信仰俄羅斯東正教的丈夫,並不太熱衷。父親認為,女兒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該改變宗教信仰。葉卡捷琳娜的父母為此爭吵了九天,但約翰娜最終獲勝。一月十日,葉卡捷琳娜與母親動身前往柏林;在赴莫斯科之前,她們受邀拜訪腓特烈國王。
葉卡捷琳娜真是青雲直上,前程似錦,可是,卻連一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在她的行囊裡只放著兩三套便服,一打內衣、一打手帕和六雙長襪。她根本就沒有嫁妝,但她和母親都知道,到了莫斯科後,伊麗莎白肯定會贈賜大量精美服裝。
在柏林,葉卡捷琳娜之母秘密會晤了腓特烈,他是一個精明而又富有想象力的人。他要求約翰娜在俄羅斯宮廷中充當他的間諜,他希望除掉伊麗莎白權傾一時的國務大臣阿列克謝·別斯圖熱夫(AlekseyBestuzhev)伯爵。別斯圖熱夫是普魯士的死對頭,腓特烈授意約翰娜暗中破壞此人與伊麗莎白的關係。
約翰娜歡欣鼓舞,她肩負著一項將導致重大後果的“政府使命”。由於激情澎湃,覺得自己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不免趾高氣揚,在前往莫斯科的旅途中對女兒比以往更加的冷淡。她們從施特廷(Stettin)出發,一路乘坐馬車、雪車,在路上顛簸了幾乎六個星期,於一七四四年二月二十日到達莫斯科。
葉卡捷琳娜大帝(6)
第三章:皇家訂婚盛典
伊麗莎白女皇的宮廷既充滿宗教氣氛又兼具世俗性——女皇本人也是這樣。伊麗莎白極其虔誠,經常長時間在教堂裡祈禱;但她也愛舉辦狂歡舞會。據說她自己一人就有一萬五千套絲綢衣服和五千雙鞋子。雖然她會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德語和義大利語,但卻缺乏教養;她懶惰、固執、粗俗不堪,有時甚至很殘忍。
基督教在公元十世紀方傳入俄國,因此俄國的宗教活動與歐洲其他地方差別很大。俄羅斯人並不敬畏全能的上帝,而是一直沿襲由希臘東正教教會創立的古老習俗,把上帝看成家庭中的一員。他們把聖像(小型宗教畫)掛在家中最好的房間,然後在聖像四周掛上家人的肖像畫。俄羅斯還認為兄弟之愛與對上帝的愛一樣重要。
即使在引進基督教之後,俄羅斯婦女仍舊過著幽居的生活。直到彼得大帝實行一系列現代化的改革措施後,才正式鼓勵婦女在社會上拋頭露面。儘管彼得大帝實行各種改革,俄羅斯婦女似乎仍然喜歡幽居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早在幾個世紀之前就已被西歐的婦女們放棄了。據說彼得大帝在舉辦舞會時,曾派出他的禁衛軍強迫不情願的婦女來參加慶祝活動。彼得讓他的第二任妻子葉卡捷琳娜做了皇后,但她卻寧願在相當程度上與世隔絕的環境中消磨時光,並且從不學習讀寫。但她的不識字並不妨礙她對國家事務的興趣。當她的侄女利奧波多芙娜(Anna Leopoldovna)登基時,她仍然過著幽居的生活。
莫斯科一直是俄羅斯的宮廷所在地,葉卡捷琳娜見到莫斯科時感到十分震驚。富麗堂皇的宮殿是用木板建成,屋頂漏水,寒氣從牆縫鑽進來,燒木柴的壁爐冒著煙霧,使她住所中的空氣令人窒息,而屋門都難以開啟,窗戶也難以關閉。一旦下雨,雨水便沿牆流淌,耗子在地板上穿梭往來,也是司空見慣之事。
城裡宮殿的陳設及瓷器都不是永久的固定物。一旦朝廷離開莫斯科——常常這樣——總是隨之帶走一切。結果,瓷器缺了口,玻璃器皿配不成套,許多貴重的法國傢俱長久失修。
宴會時,男僕身著考究的服裝,站在離賓客十公尺外的地方。每上一道菜之前,他們先往盤子上吐口唾沫,然後用一塊骯髒的餐巾擦乾淨,再把那貴重的盤子遞給客人。朝中大臣無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