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的一位。
他告訴褚青,演員下場時,就是出鏡這幾步道,是極能體現功力的。無論編劇,導演還是觀眾,只要你不爬著出去,壓根沒人看你。
但以表演來說,你的戲還沒完成,所以絕不能隨隨便便的就走下去,一定得貼合人物當時的情緒。
道理呢,褚青都懂,可被人家一講,才猛然覺著:哎呀,我好像是走偏了,顧著追求視覺效果,研究如何演的好看,卻忽略了別的學問。
而這腦子一通,他也便明白了,還有很多地方要補足,要學習。
陳到明無疑是個非常好的老師,跟這位聊天,真是會上癮的。此後一段時間,倆人不拍戲的空閒,要麼在酒店,要麼在家裡,泡杯破茶,一聊就多半天。
他就像塊海綿一樣,吸收著對方的經驗與心得,因為在此之前,完全沒接觸這個型別的演員。
明叔屬於學院派中的學院派,再正統不過,他的某些論證,對拍完《盲井》後就處於停滯期的褚青大有啟發。
別的不說,單論走路,同樣是演朱由校,陳到明就能演出“頹唐如玉山之將崩”的神氣。他卻不行,根本不懂什麼叫玉山將崩,頂多拽個“搖搖晃晃”啥的。
他也能演的很好看,但是肯定不像,不像一位皇帝。
那怎麼辦?
讀書嘛,還是讀史書,甚至要形成一套自己的歷史觀,才能HOLD住這個角色。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知識,想揉進自身並付諸於實際,還需要漫長的過渡階段。
……
“華仔,你要側身一點點。”
“志鍾,你站在這裡,不要動。”
“偉仔,你一直捂著鼻子。”
“青仔,你要看著偉仔。”
“阿偉,你坐這邊,也不要動。”
“陳老師坐那邊。要把玩那副墨鏡。”
“秋聲進來往前半步,黎明站定,OK?”
內景棚裡,劉維強和麥兆輝齊齊上陣,挨個給演員講戲。
這是場大群戲,是片中僅有的七大影帝出現在同個場景的段落,非常非常重要。
其實莊聞強寫這段的時候很猶豫,他能寫出來,卻擔心拍不出來。別提香港導演。就扔到全世界的範圍,群戲都是個大殺器,誰碰誰死。
整半個世紀,也就出了位羅伯特奧爾特曼。那是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