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出頭的樣子,卻也不敢輕視。
唐妙沒想到自己實驗的種子還沒想著賣就有人找上門來,心下很是歡喜,便忍不住告訴曹管家,自己這種子面白出面高是其次的,它抗旱倒伏輕……說了半日見曹管家笑眯眯地看著她,不禁臉紅了下,忙又問他們想要多少,盤算著除了自己家種的,家裡倒是還有點。
曹管家說先試試,打算要個一石回家種兩三畝地,來年果然好,那麼會繼續要。李氏有些擔心,沒想到孫女那麼整天鼓搗能鼓搗出錢來,她尋思著人家要是種了三畝地,產了糧食自己留種就好了,為什麼還要來買?又怕自己說出來會提醒了曹管家,便不做聲。
唐妙算了算,家裡恰好還有那麼兩石,當初她看著三叔家那塊地的長勢好,覺得培育出來合適,跟他提過,但是三嬸沒同意。後來唐妙在自己家地實驗的,差不多成功了的時候,也沒有宣揚,先擱自己家地種。她還給四叔換了一石,讓他們種種試試,三叔家便沒管,就剩下了兩石。
曹管家問了問唐妙種子的情況,唐妙知道大家都信奉古書,便說是自己根據古書研究的,能較大程度的抵抗乾旱、較低程度抗蟲害、倒伏,但是現在還沒有解決單畝播種數量的問題,一畝地差不多需要四十多斤,等再改進一下,可能只需要二十到三十斤左右。
她這般說,曹管家更加相信,問她怎麼賣,唐妙尋思家裡到時候給大哥辦親事,得做大餑餑需要麥子,可以從三姑家訂做,但是麥子還是要給的。這種事情高氏夫婦也要問她,所以唐妙也不客氣,便做了主,伸出手三根手指頭。
曹管家嚇了一跳,“唐三小姐,三兩銀子?太貴了吧!”
唐妙笑了笑,忙道:“曹管家您誤會了,是三石麥子換,不是三兩銀子。一兩便好!”
曹管家鬆了口氣,拍了拍胸口,“還好,還好!”
唐妙笑道:“您可以先付我八百文,剩下兩百文等麥收之後您再給,不過我要告訴您這麥種只能種一季,下一次便需要再買新的,而且第二次生意,就要四石麥子換,因為會改進一些。”
曹管家同意,說完麥種的事情曹管家又開始說那座空房子,知道是準備給景楓成親的便也不提了,又說自己上當被人晃點了一下。
李氏想留曹管家吃飯,曹管家說自己家老爺還在村外的馬車上等著,借輛小推車去推麥子,李氏去南頭莊嬤嬤家借了方升跟著去把糧食稱了,順便也借了他一條麻袋,來年一起還。
杏兒和唐妙跟著曹管家去村南頭等會兒把小車推回來,結果在路口碰見唐文汕家的。唐妙叫了聲大娘,杏兒沒理睬,卻跟曹管家道:“曹管家,您可記好去我家的路,我家人的相貌,我大哥是什麼人品模樣,豈是那些阿貓阿狗能配上的?”
路邊上唐文汕家的臉本來就黑,如今更是黑得徹底,低著頭翻著眼,嘴巴篤篤著,越發突出。她本來聽自己男人說認識了個地主,離這裡不近,是南邊鄰縣夾溝鎮曹家,也算是戶不小的地主。在清水鎮買玉米的時候聊起來,多給了錢,還說要來家裡買麥子種,他們本想著要麼去唐妙家換一石,自己不好意思去,去了只怕也不成,便託王氏去,結果她因為要多出半石沒肯。唐文汕家的覺得不肯也沒關係,大不了等曹家來了,他們拿自己家的好了,反正到底什麼樣他們一看不出來,來年了也沒法對賬。
誰知道這老曹家竟然提前了兩天,剛才她在外面聽見有人問路立刻攆出來,結果他已經往北去了,沒趕上。回頭就看到唐家姐妹倆跟著一個讀書模樣的中年人推著糧食過來,唐文汕家的立刻就明白了,想起王氏說唐妙跟人換種子要至少三石,不禁心裡倍覺肉疼,眼睜睜到嘴的肥肉被人搶了。
杏兒見唐文汕家的那樣,心裡很是痛快,跟唐妙和曹管家說話都格外暢快,唐妙自然知道姐姐的意思,莫不附和。
他們往東走了兩百步,那裡停著一輛雙馬大車,車很寬,圍了普通的青灰色帷幕。唐妙卻看得心下暗驚,拉車的馬竟比蕭朗平日最寶貝的馬還要神駿,不禁讓人覺得好奇,馬車裡應該是個什麼樣的人。
只見曹管家將車推過去,停下,然後抓了一把麥種從車窗遞過去,動作神態皆畢恭畢敬。唐妙聽他道:“九公子,您看一看,他們只要了一兩銀子!”
唐妙甚是好奇,伸直了脖子,只見車簾晃悠,卻什麼都看不見,也沒聽見裡面人說話,便見曹管家收了手,將糧食放回布袋裡,走回來對她們道:“兩位小姐,我們舅公子說了,很好,所以多付三倍的錢,來年我們還要幾石你的新麥種,這兩吊錢便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