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紙上談兵 作者:孤獨半圓

《越共》的目的不在於控制地盤,而在於掌握人民,這一點不同於過去的軍事作戰……緊管如此,我們一直進行的是純軍事爭奪地盤的戰爭,相反,他們所進行的政治空間鬥爭,最終目的就是解放整個越南。“越南戰南”是一場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所無法比擬的大戰,但令人奇怪的是,它使世界地圖並沒有以明顯地擴大領土的形式而進行修改這大概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個奇蹟,其原因就是南越依靠美國的國事力量作後盾,而北越則依靠中,蘇的強大支援使這場區域性戰爭的外延擴大化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大英帝國利用其炮艦政策,推行殖民侵略,其領土遍及世界各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那麼,美國的情況怎麼樣呢?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盟國起主導作用美國,不管是在歐州、亞洲、非洲,其版圖並沒有明顯地擴大。美國雖沒有得到領土,卻在本土以外廣泛駐軍。透過各種經援計劃《前提是要輸入美國資本,商品》,在雖沒有得到土地的情況下獲得了亞,非,歐巨大的經濟領土,所謂自由美國,廣義上來看,就是透過各種各種形式的軍事力量為後盾,從經濟上形成新形式的領土佔領。

如果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戰國的目的是透過武力互相爭奪土地,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目的則是以軍事力量為後,確切地說是透過武裝駐軍,來爭奪經濟領土。

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是政治透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任何形式的*都是為統治隊級的經濟利益服務的,而經濟利益與地域是不可分割的。人們是背叛了自己,還是背叛了上帝,毋庸置疑,海灣戰爭的核心是經濟利益,如果說薩達姆佔領科威特是為了伊拉克的經濟利益,不如說是為了控制世界油庫,美國人也十分精明,它們龐大石油需求,對於海灣是那麼依賴。一切為了石油而戰,這是促使美國做出出兵的決定性原因。與其說海灣戰爭是一場區域性戰爭,不如說海灣戰爭是為了經濟利益而進行的空間奪戰。

從戰術上來看,無論是制空權,制海權,還是空地一體戰,海地一體戰,從其實質上來講都是軍事空間爭奪戰。在現代戰爭中,誰擁有較大的軍事空間誰就會在戰爭中贏得主動權,贏得勝利戰,戰爭的本質——就是空間爭奪戰。

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有人駕駛飛機,大概沒想到,他們的發明改變了人類戰爭的格局,飛機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使得人類從地面廝殺發展到了空中,開創了三維戰爭,今天,人類已將手伸向太空,出現了四維空間,戰爭的本質是空間爭奪戰,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是無限制的使用暴光力,並且這種暴力的使用是無限制的,隨著科學的發展,出現了智慧武器,但人仍是軍事空間的主宰。

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機關,他並不是從來就有的,是一個歷史範疇,是經濟,科技,軍事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他不會自發的消亡。國家的這個概念的含意很廣,但像領土,領空,領海,國界都屬於他的基本範疇。一個國家國力的強弱,決定了他是否能在這個地球上,確切說,在這個有限的空間生存下去,生存多久的重要原因。

軍事空間有其獨特有機必須規律,其特點是:方向性,彈性,三維性,容積性,臨界性,流動性,價值性,矛盾性,邏輯性,能量性和場強性等。

(1)方向性:任何空間都是有方向性的——東西南北,上下左右,戰爭離不開地理空間環境,軍事地形學就是為了人們能掌握軍事空間的方向,戰鬥離不開方向,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是退卻,還是伏擊,遭遇都離不開方方向。運動戰有大的方向,戰略,戰術上的方向,立體戰,電子戰,海戰,空戰,空降作戰,登陸作戰都要分清敵我,分清方向,分清戰場,確定目標,所以說,軍事空間離不開方向性。

(2)彈性:任何空間都是有彈性的,所謂彈性,指的就是空間的延伸收縮性,軍事空間也不例外,戰爭的規模時大時小,戰鬥的空間是有彈性的。

(3)三維性:所謂三維性指的就是軍事空間的長寬高,也就是立體特徵。合成作戰,從海到陸,它們都是名副其實的立體戰爭。

(4)容積性:容積性指的是一個空間佔有另一個空間。游擊戰敵我交融,敵後穿插,滲透,敵我混跡,都是軍事空間容積性的表現。

(5)臨界性:任何兩個空間都有相臨的一面,兩軍對峙,劍拔弩張,兩國交戰,戰線分明,陣地戰,敵對雙方各據一方,這就是這事空間的臨界性。

(6)流動性:任何一個軍事空間都有可能運動,運動戰,游擊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