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對那位老農道:“您這事我們暫時幫不上什麼忙。時候不早了,我們還要去找李鐵樹。您也早些回家吧。回家了多勸勸您孫女兒。”
因為還是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訊息,爺爺和楊道士打算就此打住,各自回家算了。
他們走到村頭分岔的地方,正要分道揚鑣。未料剛才那位老農從後面追了上來,雖然距離只有五十多米,但是他仍大聲嚷道:“前面兩位是不是剛才的兩位道士?”
可見他的視力確實差到了一定的程度。
爺爺後來回憶道,那位老農快撞到楊道士的鼻子時,才將他們認出來。
“幸虧你們還沒有走遠。”老農拉住楊道士的道袍,喘氣不已。
楊道士不耐煩道:“您是不是還要問您孫女兒的事情?”
老農搖頭,指著爺爺道:“剛才他說要找一個名叫李鐵樹的人,我確實不認識。但是他臨走前說你們還要去找李鐵樹,我馬上就想起來了。”
楊道士又好氣又好笑:“您的意思是,李鐵樹那個人你不認識,但是你知道李鐵樹?”
第十六卷 破咒鬼 第374章 風水寶地
老農一本正經的點頭道:“對呀。叫李鐵樹的人我確實不認識,但是李鐵樹我還是知道的。我們村裡有一棵鐵樹,在那邊山底下。”老農反過身來指著不遠處的一座高山。
“哦?”爺爺眼前一亮。
老農又說:“奇怪的是,挨著那棵鐵樹還長著一棵李樹。李樹和鐵樹之間的間隙還不夠插進一個手掌。我從來沒有見過兩棵樹長得這麼近。有的人就戲稱那兩棵樹叫做李鐵樹。所以你們問人家一個名叫李鐵樹的人,別人當然不知道了。”
“原來這樣!”楊道士驚叫道,“難怪那個婦女說我已經走到了她家附近呢。”
“哪個婦女?既然她家在附近,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呢?”老農不解道。
楊道士擺擺手道:“沒……沒什麼事。謝謝您了!”
老農又道:“奇怪的是,今年那鐵樹居然開了花。村裡人都說奇怪呢。因為自從發現這棵樹後,還沒有人見過它開花呢。我記得陳毅將軍在《贛南遊擊詞》裡說過,大軍抗日渡金沙,鐵樹要開花。沒想到我還能看見鐵樹開花。”後來我知道這個老農參加過紅軍,過草地,爬雪山,他都參與過。所以他能記得陳毅將軍的詩詞並不奇怪。
楊道士急忙道:“您能不能帶我們過去看看?”
爺爺卻打斷楊道士的話,道:“您告訴我們怎麼去哪裡就可以了。您眼睛不好,還是早點回家吧,晚了容易摔跤。”
那位老農給爺爺和楊道士指明瞭道路,便巍巍顛顛的離開了。
楊道士埋怨道:“你何不讓他帶我們去呢?我們自己去找豈不是很麻煩?”
爺爺道:“首先,他眼睛不好,晚了回去家裡人免不了擔心。其次,對於那個害你的婦女來說,他是個陌生人,如果他也去了,說不定那個婦女不想見你。所以,還不如我們倆自己過去的好。”
楊道士訕笑道:“還是你考慮得周全。”
走過了十多條田埂,躍過了十多條水溝,絆過一塊荒草地,繞過三四個饅頭墳包,爺爺和楊道士終於找到了那棵“李鐵樹”。
爺爺一邊走一邊嘆氣。
楊道士禁不住問爺爺道:“您怎麼老嘆氣呢?有什麼鬱結的事嗎?”
爺爺抬頭看了看周圍的環境,道:“我是在為這塊風水寶地嘆氣呢。”
楊道士經爺爺一提醒,也看了看周圍的山和水,草和木。然後他點點頭道:“不仔細看還不知道,細細一看,發現這裡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呢。”話說完,楊道士看了看剛剛走過的幾個墳墓,讚揚道:“這幾家選墳地的人挺有眼光。”
楊道士停下腳步,按了按太陽穴,瞟了一眼爺爺,狐疑的問道:“既然是塊風水寶地,你嘆什麼氣呢?是不是嘆息畫眉那裡找不到這樣好的風水寶地。”像爺爺這一輩的人,互相之間討論將來的後事已經毫不忌諱了。所以楊道士說的話並無不敬。
爺爺笑道:“你只看這附近的地形,當然就會以為這真是一塊風水寶地了。但是你看看我們走過來的那條路。”爺爺扶住楊道士的肩膀,指著他們倆走來的方向。
楊道士看了看,問道:“我們走來的路怎麼了?”
爺爺道:“這山被四周的水田困住,唯有一條出路就是我們走過來的那條田埂。可是田埂又細又窄,攔路的水溝就有十多條。你說,這塊風水寶地可不是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