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也藉此機會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他有信心在燕市大展宏圖,實現心中的理想。
燕市是新興城市,不管是擴建市區,還是發展房產,或是引進高精企業,都有太多的大有可為之處。但目前限於保守的政策,以及省裡不允許燕市有太多的動作,為燕市的發展劃定了太多的條條框框,才讓燕市固步自封,在國內幾十個省會城市中,排名幾乎最後,甚至還不如發達省份的許多地級市。
當然也可以理解省裡的想法。作為省會,燕市是全省11個地市的表率,不能有絲毫差錯,否則燕市出了問題,丟臉面的不是一個燕市,而是整個燕省。
如今面對上層和省裡錯綜複雜的局勢,胡增周不免有些頭疼。又見夏想也介入了論戰之後,對他的做法也是頗有微辭。
儘管他也知道產業結構調整的幕後推手是何辰東,但胡增周並不看好何辰東的前景,認為何辰東就算下一任接任總理,也是難以有所作為。因為現在形勢比以前更加複雜,隨著改革的深入,已經開始觸及到了最大保守勢力的底線,前進,必然困難重重。後退,又沒有了退路。最終雖然有可能是殺開一條血路前進,但誰在最前面,誰就會首當其衝受到牽連和衝擊,甚至還有可能在兩股勢力的交錯之時,被衝撞得粉身碎骨!
出於對夏想的愛護,他還是希望夏想能低調再低調,等大戰過後,再出來收拾殘局比較好。才是聰明的最穩妥的選擇。
胡增周現在也慢慢了解到了一些夏想的性格,表面上看夏想行事周正,非常謹慎,實際上他骨子裡有一股冒險精神,不管是從壩縣到城中村改造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