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1 / 4)

小說:走過西藏 作者:老山文學

“在這壯觀的宮殿裡,靜坐著當惹神女。她身穿五種珍貴綢緞,外罩天藍霓裳。鬢邊簪著馬芭花,臉頰浮現笑容……”

以下是喇嘛的求教,他詢問這神湖有哪些特別本領,何以加持甘露般的功力。神女則用巴嘎爾竹笛以音樂之聲答覆他。

書中還說,當惹神女又名貢覺瑪,能化身為十萬神女,而其中每一千神女又能幻化出二十七種顏色的神女來。各種顏色都有不盡相同的功力。白色給人以吉祥,綠色能征服鬼怪……

在所有《當惹目錄》手抄本中,可能洛桑丹珍手頭那本最準確。因輾轉抄寫,錯訛處頗多,而老藏醫遷熱憑著他的學識,在親筆轉抄時一一訂正,交給洛桑丹珍。

另外,還有一本《本教轉經路線導遊》的書中,也多處提到達爾果和當惹雍。可見這裡最早是本教聖地。佛、本教徒都來轉山轉湖,但方向相反。喇嘛教順時針方向,如代表法輪恆轉不止的“囗”;本教反其道而行之,即如本教徽的“囗”。

追究起“囗”的來源及含義,《宗教詞典》上註明了一個怪眉怪眼的梵文讀音,那意思是“胸部的吉祥標誌”。古時譯為“吉祥海雲相”。釋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原為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誌,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在古印度、波斯、希臘等國由婆羅門教、佛教、香那教等使用。武則天長壽二年制定此字讀為“萬”。“囗”稱作“萬字紋”。

一般藏學家的著述裡都將“囗”作為由佛教傳入藏地的舶來品,時間在公元七世紀之後。我的一位朋友卻在那曲以西的毫無宗教色彩的日土巖畫中發現了“囗”由太陽演變而來的全過程:⊙→※→囗→囗。

朋友認為這符號有可能是本土生長的,在世界文明的程序中不約而同的現象很多,如太陽的象形文字“⊙”就是漢、藏及古埃及等地所共有的。此事存疑。'注'本教教徽“囗”赫然入目,遍及本教徒的寺廟民房及山石聖物,在文部隨處可見,頗有些驚心動魄。形似法西斯標誌,外來人最初接受時總有些心理障礙。有一個曾在法西斯末日裡充當了希特勒女僕的人回憶說,早年希特勒曾在某處發現了這個印度古老的吉祥符,他按照自己的意志理解了“囗”的形象與含義,並選擇了這個標記。但他把方向記反了,所以導致了覆滅。前幾年,曾有某家報紙刊載希特勒親筆所畫“囗”結構的四隻大皮靴——鐵蹄踏遍世界。法西斯褻瀆了這個符號。

“囗”,本教中唸作“雍仲”。雍仲本,是原始本教理論化之後的主要流派。雍仲本領袖的傳承人現在那曲鎮,叫雍仲加瓦,是地區政協副主席,巴青縣本教寺廟羅布寺活佛。我曾向他登門求教過幾次,言談中,我發現他對佛、本之爭持超然態度,在談及藏北宗教流派的一篇文章中,他還將本教作為藏傳佛教的一支。

本教曾作為吐蕃王朝的國教,直至佛教傳入;在吐蕃之前是象雄國的國教。距今兩千多年前的百代社會里,象雄部落西起今阿里地區的崗仁波欽,是為上象雄;東至今昌都的丁青,是為下象雄;橫貫藏北的文部一帶是中象雄,也是整個象雄中心所在。王宮就建在當惹雍湖邊的穹宗。象雄最後一代王來朋傑布是被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派人暗殺的。隨即象雄滅絕,吐蕃一統天下。有關象雄滅亡的來龍去脈都在本教經書《龍日》中寫著,梗概是這樣的:來朋傑布的神湖是彤布措(今文部傑瓦區),每年元月十五日他都要去祭湖。赤松德贊派人串通了來朋傑布的王后,利用祭湖之機殺了來朋傑布。後來這位王后做了赤松德讚的妃子。

象雄亡了國,穹宗隨之破敗。現只剩下斷壁殘垣。文部老人認定說那王宮規模宏大,是山南的雍布拉康和拉薩布達拉宮以及阿里古格王宮那種型別的建築:環山而建,險峻峭拔。當時的規模佈局及設施,都詳細記載在藏文字教經書《赤米斯及》十二部中。他們說,有興趣的話最好去查一下,只要能找到它。

那麼“文部”是什麼意思呢?老人們說,是“牛奶泡”的意思。煮沸的牛奶表層,沸沸揚揚,膨脹起一個個圓而大的白色泡泡,隨即消失,再鼓起——寓有大起大落、興衰無常之意。從歷史上看,穹宗曾為一朝之都後遭亡國之變,極盛極衰;從寺廟方面看,文部一帶寺廟眾多,喇嘛多時達上千,但也曾有過僅剩四個喇嘛的時期。文部地名,若是古已有之,說不定出自哪位法師的咒語卜辭,暗示了此地多舛的命運;若是後來取的,則有總結意味了。

原始本教是靈氣薩滿教的一支,主張萬物有靈的多神教,具有初級宇宙宗教意識。即使在佛教傳人西藏並居統治地位千餘年後,在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