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作者:溜溜

上是由每一個人內在基因的活動所自然地支配,而每一個人自身一般無能干預,或最多隻能在能量、營養的補充方面,逃避環境的傷害方面,以及*的遺傳方面進行一些日常外部呵護的(生活)運動,當然,群體和個人的自殺應屬例外。

一個人的智慧之樹則不然,雖然隨著生命之樹的誕生,智慧之樹的種子也同時就已經播下了,但智慧之樹本身的成長、壯大、增高,以及最後的開花、結果,卻基本上要經過人類自身主觀的努力去加以培養、剪裁、嫁接、昇華、發揚,例如人類小時候接受父母、師長、文化環境的集體主觀的培養,日漸長大之後,更要逐漸加上自我個人主觀的磨鍊、追求、修養。

由此可見,人類的生命之樹,應是絕對、客觀、必然的自然之樹;而人類的智慧之樹,則應是相對、主觀、自由的自主之樹。

關於“什麼是教育?”,我的回答是:伴隨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命過程,同時也需要力促自身智慧的增長,這裡的“增長”,不僅包括每一個人從小到大、到死的過程中智慧的自然地增長,更重要的是包括每一個人成年之後不斷地對智慧的主觀追求的增長,以及人類(民族)整體的智慧與時俱進的總的累積的增長,正是這種智慧增長的累積,形成了人類(民族)的文明;應該指出,智慧的增長,對於人類本身來說,不必是客觀必然的,而更多的應是人類必須去主觀追求的;正是這種人類在主觀上力促自身智慧增長的需求以及與其相關的方方面面的追求的活動,構成了人類的教育。按照上述教育的定義,我們可以進一步確認教育的本質,即:不斷增進人類(個人和整體)的智慧。換言之,一切涉及人類智慧之樹成長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謂之教育,而增進智慧之樹的高度和豐度,即是教育的本質。或更簡單地說:生命在於絕對客觀地養育,智慧在於相對主觀地教育(更多地是人類整體和個人主觀自我的教育)。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中國教育的大敗局(2)

智慧是使人類的生命富有意義(或過得充實)的方方面面,且主要分如下的三個方面:真理信仰的智慧、真實知識的智慧、真誠情感的智慧。真理信仰的智慧主要致力於發現更新的真理;真實知識的智慧主要致力於發明更新的知識;真誠情感的智慧主要致力於創造更新的思維方法、觀念和邏輯。這三種智慧是永不可分、三位一體的人類全智慧的整體。

在回答了什麼是教育以及教育的本質的問題之後,人們就將不能不進一步回答:什麼是教育的出發點?什麼是教育的必經之途(方法、途徑)?什麼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等三個方面的問題。

我下面的回答,限於文章的篇幅,暫時略去歷史、邏輯兩方面的論證,直接給出答案:

一,什麼是教育的出發點?

答:教育的出發點必須且只能是先驗、自然、真理的真。

二,什麼是教育的必經之途(方法、途徑)?

答:教育的必經之途必須且只能是經驗、自主、真實的善(效、利、好)。

三,什麼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答:教育的終極目標必須且只能是超驗、自由、真誠的美。

連貫起來說,真正人類的教育,也即人類智慧之樹的成長、壯大的需求,必須且只能是從自然出發,經過自主,最後走向並達到自由;或者說從真理的信仰出發,經過真實的實踐,最後走向並達到真誠的情感、精神。同樣是不可分的三位一體。

上述的說法涉及人類正確的自然觀(宇宙觀、物質觀、規律觀、真理觀)、世界觀(社會觀、歷史觀、真實觀、實踐觀、善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真誠觀、美情觀),以及最後,人類總的全思維的邏輯觀、智慧觀。

經過近四十年的研究,我認定,孔夫子及其儒家對於上述所有問題的回答,均是極端偏頗、極端錯誤的,而且是完全顛倒的。先看孔夫子關於什麼是教育及其本質的回答。

什麼是教育?

孔夫子的回答是:教人學禮樂、知禮樂、習禮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總之,普及、宣傳、教導禮樂,特別是周代封建的禮樂,周公制定的禮樂,就是孔夫子教育的全部追求,也是他的最高的追求。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孔夫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更有他的學生為他總結出來的:“學而優則仕”。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即:“一切教育為(封建)政治服務”。

很顯然,孔夫子的回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