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畫的山水圖,能否以扇抵酒呢?要不,我把扇子先放這,回頭我再拿銀兩來換取,可否?”酒保看看這扇子,再打量了一下唐伯虎還是不答應。唐伯虎尋思了一下,拿著扇子,走到酒店中間,對著店中的酒客吆喝著,要把手中的這把扇子賣掉。這時,店中一位老者,峨冠博帶,問道:“你這不過是一把普通的扇子,能值幾個錢呢?”
“大人看了便知。”唐伯虎把扇子遞給這位老者。老者一瞥,說道:“扇上之畫,分明是信手塗鴉,出自無名小子之手罷了!分文不值。”說罷,便把扇子丟在了地上。伯虎很不高興,正欲上前理論,這時一個書生模樣的人走上前來,將扇拾起,撫扇而觀,拍案連稱:“妙!妙!妙!真是妙哉!此乃出自名人之手!”書生連忙打量了一下唐伯虎,只見伯虎器宇軒昂,風流倜儻,便問道:“閣下莫非是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唐伯虎?”唐伯虎笑而未語。其他酒客一聽是唐伯虎,都爭著看扇中之畫,嘖嘖不已。眾人皆出高價欲購伯虎之扇,其中一位出至百兩白銀。但伯虎都沒賣,單將扇子給了那個書生。書生摸出身上銀兩,只有十兩白銀,說道:“我的身上只有這些銀兩了,恐怕玷汙了先生畫作。”伯虎道:“足下慧眼識珠,我是佩服至極,你也算是這把扇子的有緣人,此扇非君莫屬,我只收你五兩白銀,夠付酒錢即可。”書生收受,拱手道謝。老者見狀,如夢初醒,拱手笑道:“唐解元大名遠播,老朽有眼不識泰山,解元畫作,天下無雙,人間神品,老朽方才多有冒犯,還望海涵。”連忙將伯虎拉至自己席上喚酒呼菜,又叫秀才同席而坐。幾大杯酒下肚,伯虎醉意朦朧,欲出酒店。老者喊道:“解元留步!”伯虎問道:“你又有何事?”“解元能否將那扇賣與老夫?”“不能,我已將它付與這位仁弟,豈能出爾反爾?”老者誠懇地說道:“我出一千兩白銀,怎麼樣?”伯虎不語,只顧走路。老者大怒:“我待你怎麼樣啊?難道解元也像市痞騙人吃喝嗎?”伯虎打一飽嗝,哈哈大笑,又要邁步,老者攔住,說道:“那你現在就還我酒食,否則,休想離去!”伯虎對著酒客們說道:“是他拉我喝酒,自然歸他買單。大家說是不是?”眾酒客譁然大笑。這時,早已有人請來了捕快,捕快說道:“唐解元乃江南名流,某早有耳聞,足下可知這老者何許人也?”伯虎道:“不知。”捕快道:“此乃杭州四大巨賈之一,胡天富胡老爺是也!”伯虎道:“那這又與我有何干?”捕快湊前耳語一番。伯虎說道:“噢!原來此人與你家老爺有交情,實在不知。罷!罷!罷!筆墨伺候,待某為胡賈作畫一幅。”頃刻,文房四寶一一備齊。伯虎道:“請胡老爺轉過身去。”胡賈不知何事,只好照辦。唐伯虎三毫兩筆,畫作立就,眾人見狀,都捧腹大笑。胡賈不知何事,脫下外衣一看,原來伯虎在他背上畫了只活靈活現的大王八。
(彭 俊)
“明末公子”——冒襄(1)
冒襄(1611—1693),字闢疆,自號巢民,又號樸巢,江蘇如皋人,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冒襄生於官僚家庭;其父冒起宗為明崇禎朝大臣;官至僉都御史。冒襄自幼聰明,生性敏慧;儀貌出眾;舉止蘊藉;吐納風流;他早負才名;精於音律;長於書法;詩文俱佳;得晚明文壇領袖董其昌、陳繼儒的賞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明季他又以風節文章領導復社;主盟文壇;名列“明末四公子”之目。卓絕的修養;得天獨厚的際遇;使其享有盛譽。
才自清明志自高冒襄有過人的才藝;十歲能作詩文;十四歲刊行詩集;十六歲中秀才。他聰穎勤學;博通經史;下筆千言;但科舉道路都不順利。主要是因為其見解與權貴不合;結果六次參加鄉試;僅兩中副榜。後來“督撫以監軍薦;御史以人才薦;皆以親老辭;康熙中復以山林隱逸及博學鴻詞薦;亦不就”;冒氏負才使氣;輕財高義;剛毅沉穩;疾惡如仇;眼界甚高,終身沒有涉足官場。
冒襄溫文爾雅;崇尚名節;才氣橫溢;風流倜儻;與侯方域、陳貞慧、方以智並稱“明末四公子”。他們年齡相仿,意氣相投,或結伴同遊,或詩酒唱和,或抨擊閹黨,或議論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國家危亡。冒襄雄才大略、英豪氣概領一時之秀;官僚家庭和傳統思想的影響使他與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領導復社、幾社;主持東南文柄;“勵經濟;脩名節;不以功名勢利為念”。一心想施展抱負;建功立業。在南京時經常高朋滿座;詩酒唱和;高談闊論;以天下為己任;大有不可一世之概。這也是明末文化的一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