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襄陽一派美麗繁華的景象。亭臺樓閣,高塔民居,傍依著玉帶似的襄江,映照著星月的光輝,遠遠望去,好似天上宮闕;大街小巷一派喧囂,雖然時間已經很晚了,城內依舊非常熱鬧,小吃攤販分佈在街道兩邊,各種吆喝聲此起彼伏,揉和了無數種小吃的香味瀰漫在空氣中;才子佳人漫步在街頭,朋友親朋有說有笑,頑皮的孩童舉著風車追逐打鬧著;紅樓青館彩燈高掛,悠揚動人的歌聲飄在夜色之中。
刺史衙門裡,燈火依舊亮著,諸葛亮正跪坐在燈下看剛剛送來的張浪的親筆書函。張遼一身便服坐在左首處,看著諸葛亮。
諸葛亮放下書信,皺眉道:“這種辦法陰損了些啊…哼,肯定是賈詡的主意…”
張遼抱拳問道:“軍師,主公有什麼指示?”
諸葛亮道:“主公要我們利用蒯家、王家、蕭家和蔡家的官司,把這三家的家財全部抄沒了…”
張遼冷哼一聲呢過,“這些士族屢屢和大將軍做對,早就該抄沒了…”
諸葛亮皺眉喃喃道:“如此做法,將來大將軍一統天下後,天下只怕就再無士族了…沒有士族的天下究竟是更好還是更壞呢?”
張遼問道:“軍師不贊成大將軍的做法?”
諸葛亮搖了搖頭,“不…以目前的情況看,似乎也只有這個辦法才能解決錢糧問題…只是這個辦法並不能長遠解決問題,治標不治本啊…”
張遼問道:“軍師認為什麼才是治本之道?”
“當然是發展農業促進貿易。只是以我們目前的情況,就算各地發展起來了,也難以支撐百萬大軍的消耗。因此大將軍對於士族的做法也是不可避免的…哎,誰叫這些士族自己也不知趣呢…”想了想,“具體的做法我得和蔡夫人好好談談…”看向張遼,“文遠,新兵的招募和訓練工作進行得如何了?”
張遼笑道:“很順利,八萬新兵都已召起,正在城外訓練,兩個月後一定可以補充到各大軍團。”皺起眉頭,“襄陽士卒,可以為培養成上佳的步卒和弓箭手,不過卻難以訓練成彪悍騎兵…”
諸葛亮笑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襄陽自古多俊傑,能步戰,能弓戰,能水戰,唯獨不適合馬戰。沒關係,騎兵自有甘涼悍卒充任…”
張遼點了點頭。
諸葛亮道:“民軍的訓練工作文遠要多費些心才行。”
張遼道:“這是在下分內之事,軍士儘管放心。不過軍械甲冑這些缺額很大,軍師什麼時候能給我補齊啊?”諸葛亮道:“我已經向主公申請了,主公已經批示下來,不過軍械場須要一段時間才能生產出來,現在要軍械甲冑的地方太多了…對了,襄陽庫房裡有三萬多套舊甲冑和兵器,文遠先拿去用吧。”張遼笑著抱拳道:“那就多謝軍師了…”諸葛亮苦笑道:“我這個荊襄刺史可真不好當啊…”張遼哈哈大笑。
……
許昌,丞相府。
曹操看著手中的報告,面露滿意之色,郭嘉、荀彧站在一旁。
曹操放下手中的報告,點頭道:“很好…這一批錢糧收上來,撫卹金及補充新兵的開銷就都有了…”郭嘉微笑道:“這僅僅只是官田軍屯的收益以及各地稅賦的收益,除此之外,各地士族紛紛慷慨解囊,總數不會低於我們自己的收益…”
曹操哈哈大笑,“好好好…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地大物博,人口財富取之不盡,再加上士族的支援…損失個一百萬兵馬,我們受得了,可是他呂布就受不了了…”
荀彧笑道:“丞相所言極是…不過丞相還少說了一點,丞相身為大漢丞相,執大漢旗幟征討四方,這就是天意,天意不可違…”
曹操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不錯…就是天意不可違…”看向郭嘉,問道:“新兵招募訓練的工作進展如何?”郭嘉抱拳道:“一切順利,不出三月,我大軍便又能恢復整齊…有一件事情須要丞相決斷,關羽烏丸人的…”
曹操明白了郭嘉的意思,思忖道:“這次出擊,雖然烏丸人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不過也算出了力。這樣吧,派荀攸為使節,攜帶五十萬擔糧草犒賞烏丸人。”
郭嘉感佩地道:“主公英明,如此一來,下一次烏丸人將更加賣力…”
曹操微微一笑。
……
柴桑,侯府。
孫堅看著面前的報告,眉頭緊皺,一副傷腦筋的模樣。周瑜、魯肅、張昭三人站在下方左右兩側。
孫堅很鬱悶地問道:“怎麼就只有這麼些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