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這種溺愛,是人性之中愛的一種畸形心理,當這種非常態的愛被放大後,溫柔就會變成一副枷鎖,疼愛就會化做一個圈套。除了溺愛,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在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學死知識,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後。可孩子畢竟是孩子,又豈能找出一個藉口,去挑戰和反對瞪著大眼、攥著拳頭、攜帶著中國傳統文化因子的家長的種種威嚴?

導讀

在我國,有一句俗語叫做:“慈父慈母多敗兒。”

同樣的,在美國也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父母越是溺愛孩子,孩子就越是不尊重父母。家庭的環境越是*,孩子也越趨向於*。父母表現出來的權威越少,孩子就越難於控制。”

儘管這兩種說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然而透過這樣的話語,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在家庭教育中,中西方在觀念上並無太大的不同。

然而,在中國實際的家庭教育中,這種觀念的執行卻很難到位,在我們的家庭中,家長“代勞”、“嬌寵”、“有求必應”等現象的存在,使得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缺乏最起碼的勞動鍛鍊、缺乏最基本的吃苦耐勞品德,缺乏競爭意識、獨立生存的能力,更缺乏對意志品質的磨練,以及艱苦創業的精神。

這巨石一般的現實,正沉甸甸地壓在我們一代中國人的心上。

在上世紀的一次國際夏令營中,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國孩子都參與了這項活動,然而在活動過程中,兩國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差異,著實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心驚。

按照夏令營的安排,這些11到16歲的孩子,每人要負重20公斤,步行前往50公里外的目的地,途中還需要經過若干困難地段。

在這樣的困難面前,我們的孩子許多選擇了退卻,生病之後回到營地睡覺,而日本孩子卻放棄休息堅持到底,在風雨交加的行程中,日本家長將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孩子,而中國家長則把自己的孩子拉上汽車……

這樣的一次活動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然而我們卻仍然能看到這樣一個重大問題: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著過於濃重的溺愛成分,這使得我們的孩子從來得不到鍛鍊,得不到磨練品質與意志的機會與環境,更無從獲得競爭與創造意識。

當溺愛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的主流時,另外一個問題也正悄然地浮現出來,這就是我們的許多家長,往往把教育單純地理解為智力開發,認為孩子擁有了聰明才智,就註定會大有作為,以至於許多家長只簡單地將成績單作為判斷孩子的唯一標準,對在人生中起決定性的非智力因素缺乏認真的考慮,從根本上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原因,才造成了中國家庭教育中上述兩大問題,又是怎樣的原因,使得這兩大問題愈演愈烈,以至於釀生出許多飽受詬病的社會現象,在今後的家庭教育中,家長究竟應當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恰到好處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伴隨著我們的探尋,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將會在本章中得到最終的揭示。

1.錯位的人性之愛

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讓子女遭到毀滅。

第一章 人性之愛欠缺精髓,同時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2)

——馬卡連柯

愛,是人類文明中最美好的東西之一,而父母對子女的愛,則更是為人們稱頌了世世代代。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有了父母給予的愛,就可以活得更加溫馨、更加充實、更加幸福,反過來,對於父母而言,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也是家庭生活幸福的源泉,更是帶來快樂的天使。

毫無疑問,正是由於這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孩子在家長心目中佔據了最重要的位置,也使得父母從孩子一降生開始,就竭盡所能地給予孩子以最大程度的愛,特別是在中國,這種來自父母的愛更是格外濃厚。

我們可以看到,在許多家庭中,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自孩子出生那天起,就開始將完全的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對孩子的想法絕無反駁,對於孩子能夠完成的工作一律包辦,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表現出自己對子女的愛。

然而,當我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