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則也是不應該指責。某些明星、官員、企業主國內發展事業,身份卻換上了外國籍,確實可能是因為海外交往和旅行的方便;而馬英九們本來在國外發展得很好,並且擁有外國綠卡可以永久居留國外,來回方便,但他們卻選擇了迴歸祖國效力,甚至放棄了外國護照,這反而只能說明他們更熱愛祖國。
一位臺灣朋友曾向我抨擊說:“同樣的綠卡風波,我們是談公事,大陸有人卻把私事牽扯到“不愛國”等公共行為,無疑說明一部分人缺乏法制觀念和開放心態。”
同樣的綠卡風波,我們把錢學森這樣放棄國外身份而回來報效祖國的海歸當成英雄,臺灣卻把因為愛國而放棄外國護照回來的海歸當作不愛國的例子,這說明臺灣社會也有是非不分,以意識形態為綱的現象。
不過,臺灣的問題也在大陸存在。有一位曾經遭到輿論炮轟的海歸就抱怨說:“有些人在國內做事,有了錢就辦移民,甚至把妻子兒女都送出去,孤身一人在國內當“裸官”,但沒有人去指責;而我全家都在海外生活得很好,為了回國發展主動放棄海外的事業,卻還被抓住外國護照問題而斤斤計較。一個有能力就想出國,一個有能力就想回來,卻這樣被區別對待,真是令人難以理解。”還有一位華僑在網上表示:在中國社會,非華裔外國籍人是上等人,華裔的外國籍人則裡外不是人。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迴歸者的國籍與綠卡(2)
當然,包括明星在內,只要沒有傷害到國家正當利益,申請外國籍以及移民都是個人自由,跟“叛徒”、“不愛國”掛上鉤是不合適的。衡量一個人是否愛國,標準不在於其國籍,而在於內心以及行為上對國家利益的態度。否則,抗戰時期許多海外華人華僑捐錢捐物,國內也有上百萬沒有放棄中國籍的人當了漢奸,就無法正確判斷誰是愛國者。何況許多人甚至只是申請外國籍,並沒有要求也不希望放棄中國籍,是目前憲法規定他們必須放棄中國籍。
臺灣某家媒體就曾評論“國籍風波”說:“如果要說有外國的國籍和綠卡就一定沒有忠誠度,那麼最愛國的國父孫中山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中國最著名的愛國者之一、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就職*總統時,就同時擁有美國籍。孫中山出生於廣東香山,因為反清活動而遭受通緝,不得不流落海外籌備革命行動。當時,美國又透過了“排華法案”禁止華工入境,孫中山按正常渠道是很難進入美國。因此,1904年3月14日,孫中山就透過朋友、親戚的幫助,偽稱出生於夏威夷而申請到了美國籍。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表示:“你不能質疑孫中山對中國的忠誠度,如果他要當美國人,他當年可以留在國外,他可以生活得很好,他當醫生可以做得很好,不是嘛?但他卻為了中國的未來而甘冒生命危險。”
值得關注的是,建立*之後,孫中山已不需要美國身份作為掩護,但他一直到逝世的時刻都還一直保留著美國籍。許多研究者都認為孫中山在國共兩黨都地位崇高,因此兩岸都有默契地掩蓋這一事件——即“一個外國籍人士擔任總統”。然而,這又是屬於“紙包不住火”的事件,國共兩黨根本也掩蓋不了,1904年4月7日,孫中山從夏威夷前往舊金山,美國移民局官員因為對其國籍產生懷疑,一度扣留過孫中山,並記錄在檔案當中。
真正的情況其實是:首先,孫中山不是外籍人,美國和當時的中國都預設雙重國籍,所以孫中山加入美國籍不意味著沒有中國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當時,無論是共產黨、國民黨,還是北洋軍閥,以及孫中山本人,都不認為如果擁有外國護照就是不愛國的表現。因此,即使擔任*總統,孫中山也沒有宣佈放棄美國籍。
海歸、留學生以及人才環流群體擁有外國護照的比例相當高,至於海外出生的族裔人才以及來自全球各地的世界頂尖人才,則基本都是外國籍。國家必須開放性地看待這一問題。與臺灣、香港輿論的質疑相反,海外媒體就反而是“一邊倒”地聲援香港政府“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做法。韓國《朝鮮日報》就以“人才莫問國籍”作為標題稱:“(中國)1200年前(唐朝)就不問國籍選用天下人才來謀求國家發展,到了21世紀為什麼反要追究國籍呢?”最後還認為韓國需要學習:“競爭國都開始放眼海外選拔人才,而我們還在追究是誰的人、屬於哪個陣營。想到這裡,不禁讓人感到心灰意冷。”
人才環流與共享
海鷗一族
美林證券中國區主席劉二飛我認識多年。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