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形而得名。特點是主銷位置和前輪定位角不隨車輪的上下跳動而變化,有利於汽車的操縱性和穩定性。麥克弗遜式是絞結式滑柱與下橫臂組成的懸架形式,減振器可兼做轉向主銷,轉向節可以繞著它轉動。特點是主銷位置和前輪定位角隨車輪的上下跳動而變化,這點與燭式懸架正好相反。這種懸架構造簡單,佈置緊湊,前輪定位變化小,具有良好的行駛穩定性。所以,目前轎車使用最多的獨立懸架是麥弗遜式懸架。
關於麥弗遜懸架,車壇歷史上還有這麼一段記載。麥弗遜(Mcpherson)是美國伊利諾斯州人,1891年生。大學畢業後他曾在歐洲搞了多年的航空發動機,並於1924年加入了通用汽車公司的工程中心。30年代,通用的雪佛蘭分部想設計一種真正的小型汽車,總設計師就是麥弗遜。他對設計小型轎車非常感興趣,目標是將這種四座轎車的質量控制在0。9噸以內,軸距控制在2。74米以內,設計的關鍵是懸架。麥弗遜一改當時盛行的板簧與扭杆彈簧的前懸架方式,創造性地將減振器和螺旋彈簧組合在一起,裝在前軸上。實踐證明這種懸架形式的構造簡單,佔用空間小,而且操縱性很好。後來,麥弗遜跳槽到福特,1950年福特在英國的子公司生產的兩款車,是世界上首次使用麥弗遜懸架的商品車。麥弗遜懸架由於構造簡單,效能優越的緣故,被行家譽為經典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