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如將樊噲將軍帶回京,是殺是放,請皇上自己定奪!”
試想劉邦聽了這樣一番話,他能夠怎麼辦?
本來就是秘密誅殺,現在樊噲已經到了呂雉手中,他還能殺得了嗎?他只知道,他原以為可靠的陳平和周勃,也已經不能用了。他最後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終年六十二歲。
劉邦死了,對呂雉來說,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她要幫著兒子劉盈順利登基,她要防著諸侯作亂、匈奴入侵,她要對付千萬種有可能發生的事件。於是當她身邊的侍從問她如何處置後宮那些曾經與她奪寵爭位的女人們時,她只是下令都放走,放她們回她們兒子的封地去老老實實做王太后。比如說:薄姬的兒子劉恆成了代王,於是薄姬就成了代國太后。
txt小說上傳分享
西漢呂雉被史家列入了帝王本紀(6)
只有戚姬,她下令,剪去她的頭髮,讓她去做粗活。如果戚姬是呂雉,那麼她就會忍下去,呂雉在項羽軍中作了兩年的囚犯,她能夠忍得、等得。縱然劉邦無情,她為了兒子劉盈,也會活下來,因為她的兒子需要她。
但是戚姬不是呂雉,她本來就沒有經歷過風雨,她早就被劉邦縱容壞了。她的能力、她的見識、她的經歷都不足以去應付這些事,她不是一棵樹,她只是一株蔓藤。溫室中的蘭花一旦離開庇護就迅速枯萎,而路邊的野荊卻能茁壯成長,成為參天大樹。戚姬只是看到自己的生活一落千丈,以前劉邦會庇護她,現在她則完全寄希望於才十餘歲的兒子。於是她整夜地哀哭,編了一首曲子希望能夠傳到她兒子的耳中,她以為這樣,她的兒子就會來救她。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去三千里,當誰使告汝?”隔著重重宮牆,數千裡地,歌聲沒有傳入如意的耳中,卻先傳入呂雉的耳中,這歌聲勾起了她的舊恨新仇,也讓她想起千里之外對劉盈帝位會產生威脅的趙王如意。
戚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一首歌,將兒子送上了死路。
漢惠帝劉盈得知呂雉召如意進京,立刻趕在呂雉之前,把他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同吃同睡,愣是讓呂雉逮不著機會下手殺如意。史說劉盈性格寬厚,於此可見。劉盈保護如意,也許並不見得和如意的感情有多深,兩兄弟一直是在兩派人馬的旗杆尖上,而彼此的母親呂雉和戚姬又是如此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爭鬥,兩人未必有多少時間去培養他們的兄弟情誼。但是如意畢竟是他的兄弟,和他同一個父親,流著一樣的血。或許還有一個原因是劉盈深愛母親,他不願意他的母親因為他而雙手染血。
但是不管劉盈還是如意,都還只是個孩子而已。某天早上起來,劉盈看到如意還在熟睡,不忍叫醒他,於是自己先出去了,等到回來,如意的屍體已冷。
年僅十五歲的劉盈無法理解母親的做法,他和皇太后產生了第一次激烈的爭吵。呂雉目瞪口呆地看著兒子,她無法理解兒子為何如此憤怒。她無法理解兒子,正如劉盈也無法理解她一樣。
她不知道哪裡出了差錯,她和劉邦都是如此鐵血的個性,為什麼會有一個如此矯情的兒子?是的,她認為這是矯情。戰爭上血流成河地踏著過來,為什麼有人會為了母親幫他除掉政敵而和母親作對。她不得不重複當年劉邦的感嘆:這孩子一點也不像我。
當年,她理所當然地認為劉邦偏心眼兒,現在劉邦已經不在,這個理由站不住腳了。但是她當然不會像劉邦一樣因此嫌棄這個兒子,不喜歡這個兒子。劉盈是她的骨、她的血、她的肉,哪怕劉盈身上有一百種毛病,她也會自動為他找出一千種理由來證明,她的兒子仍然是完美無缺的。
所以就算劉盈有錯,錯也是錯在她這個母親沒有教育好。也許是當初保護過甚,在所有危險到來之前,自己就給擋住了一切,把所有的血腥、殘忍、黑暗、變態都擋在自己前面,沒有讓劉盈接觸到政治的殘忍面。
現在慢慢地教,慢慢地勸說,顯然遲了點,而且收效甚微,倒不如讓劉盈自己直面這種政治的殘忍和血腥吧。她對自己說,劉盈只是沒經歷,所以沒開竅。
這個活教具,自然就是一次次挑戰她底線的戚姬。
於是,戚姬被斬去手腳,割去鼻子,挖去眼睛和舌頭。呂雉興奮地帶著兒子劉盈去看她的這個活教材,她要讓兒子知道,政治不是請客吃飯,而是活生生的血肉搏殺,政治就是如此的血腥而殘忍。
但是她高估了她兒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她以為劉盈會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