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3 / 4)

小說:崇禎皇帝 作者:蠍子王

亡、社稷行將顛覆之時,乃是不祥之兆。如今皇上篤志中興,豈有買賣官職之理?太祖高皇帝丕建基業,誅叛賊胡惟庸,廢丞相之設,內閣漸為朝廷中樞,若牽扯此事將怎樣懾服百官?”

喬允升道:“田佳璧招認乃是劉鴻訓指使,然如何指使,其中關節卻支吾不清,臣恐另有曲折,不敢妄奏,伏請聖裁。”

劉鴻訓申辯道:“皇上,揭貼雖為臣所批,臣卻並未主使。若臣為主使,豈會留下字跡?臣當不會痴到做此地無銀的傻事。失察之責臣不敢辭,其他盡屬田佳璧誣扳。此事本是他們串通所為,東窗事發便推到臣的身上,想要落個脅從減罪。”

張鳳翔道:“未思進先思退,說不得劉閣老早已想好了對策,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留下把柄打消大夥兒的疑心,想得可真周全?”

“你……你如何捕風捉影,誣我清白?”劉鴻訓瞠目大怒,渾身亂顫,戟指喝問。

李標怕他君前失儀,惹得皇上震怒,再難挽回,忙丟個眼風給錢龍錫,叩頭道:“劉長山平日立身正大,自持甚嚴,當不會行此苟且之事。”

錢龍錫也道:“揭貼批語乃是閣臣辦理文書所必經環節,並非定與受賄有關。每日數百個文書奏摺,都經閣臣票擬,難道都曾受賄不成?皇上明鑑。”

劉玉道:“皇上,私改敕書,茲體事大,以情理而論,應當不是初犯,一而再再而三才成積習。臣聞聽御史田時震擬了疏本,彈劾劉閣老納賄二千金,舉薦田仰任四川巡撫,給事中閻可陛也彈劾他受賄擢用賈毓祥遷為副都御史。可見此次受賄可謂早有端倪,只不過遲至今日方才事發而已。”幾件事情糾纏夾雜,劉鴻訓情知難以分辯,不由臉色慘白,癱軟在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何如寵反駁道:“以上三事都未為定讞,你如何片言隻語便坐實了?是何居心?你可有人指使?”

“有。”劉玉不假思索,一口承認。眾人大驚,紛紛不解地看著他,彷彿白天見了夜叉一般。

何如寵追問道:“怎麼不在皇上面前講出來?”

劉玉並不驚慌,一字一頓地說:“孔子——”

何如寵失笑道:“還有周公呢!想必方才入夢了,刑部喬尚書所奏你怕是沒有聽見吧!”

劉玉聽他反唇相譏,不加駁辯,凜然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我有此念頭才敢不畏權貴,面折權臣。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自是我等做臣子的本分,何需畏避刀斧,苟且偷生?”

崇禎見他伶牙利齒,口若懸河,雄辯滔滔,暗自嘉許,卻假意怒道:“你動輒殺身捨生,陷朕於何地?朕是夏桀還是商紂?”

劉玉一怔,隨即道:“桀紂之君,其臣雖賢如比干猶然剖腹挖心,想要全屍尚且不能,如今臣與比干相差甚遠,不是還侍立在朝堂,毫髮無傷麼?不必臣言,皇上是怎樣的君主大小臣工已然明白。”眾人聽他面諛皇上,暗覺無恥之尤,但聽他言辭不窮,卻禁不住各自在心頭喝彩。

曹於汴拊掌道:“劉御史果然高才,不過有一部書不知看過沒有?”

“書有未曾經我眼,我沒讀過的書想必不少。曹大人所言是哪一部?”

“唐人趙蕤曾著一部《長短經》,可曾寓目?”

劉玉搖頭,心下暗忖他用意何在?曹於汴道:“我倒是讀得熟了,不妨念一段你聽。書裡有《臣行》一篇,論如何做臣子:‘中實險詖,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又心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隱其惡;所欲退則彰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主所言皆曰善,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而進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為樂,不顧後害,如此者,諛臣也。’按此書所言奸臣諛臣的行徑,竟與你方才的言論相彷彿。或許我記得不牢,有訛誤之處,下朝後我教家奴送一部到府上,你可自觀自省。”

劉玉面皮紅白了一陣,乾笑道:“嘿嘿,若我是奸臣諛臣,那大人將皇上置於何地?”

眾人聽他將自己與皇上夾雜在一處,暗罵他歹毒無恥,也為曹於汴擔心,曹於汴並不急於辯駁,只淡淡地說:“自古聖君也不乏奸諛之臣。”劉玉登時啞然。

崇禎見他們饒舌不止,相互究詰,暗覺耐煩不得,便道:“事情已然剖析明白,多議無益。李標,下去擬了旨朕看!”

李標躊躇道:“此事尚有可疑,容當細訪深查。”

“不必了。先將他二人革職候勘,許他倆上摺子謝罪辯說,刑部會同吏部上個條陳,再廷議如何處置。”

王永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