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一會兒就把錢打給你。”
“成,先期的款一到賬,我馬上就發微博,等下我就把卡號發給你哈!”
丁太建美滋滋地掛掉電話,也不管竇啟明的態度是不是那麼客氣了,反正有錢到手就是真理!
說實話,丁太建最近本來就想找個人開噴,只不過一直沒有確定好具體目標罷了,誰知道這時竇啟明竟然眼巴巴地就送錢上門來求自己噴人,這簡直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啊!
而且陳亦軒這個人吧,粉絲多,熱度也挺高,最關鍵的是還特麼被公司給“雪藏”了,背後也沒有勢力支援,這簡直就是完美的“開炮”物件啊!
因此等到竇啟明那三萬塊錢一打過來,丁太建立刻就開啟微博編輯器啟動了“噴人”模式:
最近陳亦軒創作的《消愁》這首歌很火,在網上也受到了不少讚譽,但在我看來,這首歌實在有很大問題,不過爾爾。
首先,《消愁》這首歌的旋律太過簡單,單從作曲角度來講是失敗的,就是一首普通的口水歌,編曲相較而言也非常粗糙。
至於廣受好評的歌詞,也是明顯在堆砌辭藻,什麼故鄉、遠方、自由,用這些毫無意義的詞來表達情感,說明創作者還是缺乏經歷。
透過這些矯情的歌詞,我只能感受到創作者的消極、埋汰與過度自我,而且我認為這種歌也只能影響到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和偽文青。
雖然《消愁》這首歌在上個月登上了“勁歌榜”榜首,但這不過是因為它的歌詞迎合了大眾情緒上的一些痛點,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換個角度來說,一首很火的流行歌曲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因此創作者們多多少少應該具備一些責任感,需要明白自己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最好利用自己的作品去引導社會上的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總想著“投機取巧”,做一些“魅惑”大眾的不純正的音樂。
編輯完畢後,丁太建自己又讀了兩遍,嗯,通俗而不流於平庸,客觀而又不失犀利,一篇非常完美的“作品”
相信這篇樂評發出去後,自己的熱度一定會“更上一層樓”,這實在是太讓人期待了!
既可以“開炮”蹭熱度,又能捎帶腳賺上五萬塊錢,世上還有比這更美妙的事兒嗎?
好了,不用猶豫了,就這樣發出去吧!
向陳亦軒“開炮”!
……
當丁太建的那篇“樂評”發出去以後,不出意外很快就在網上掀起了一片“熱議”,而且迅速就登上了“微博熱搜”:丁太建痛批《消愁》。
當然,那些“熱議”的聲音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以罵丁太建為主,因為這傢伙平時太愛蹭熱度了,而且他這次下手的物件還是陳亦軒的《消愁》,這簡直是豈有此理!
且不說《消愁》這首歌自問世以後各種資料及傳播速度有多麼驚人,單論網上對這首歌的讚譽聲音,它也不該得到丁太建的這種評價啊!
合著喜歡這首歌的人就是幼稚、不成熟,像你這種不喜歡《消愁》的才是清醒、明智的人,舉世皆濁你獨清,舉世皆醉你獨醒唄!
丫的就不能慣你這種毛病!
於是很快一大群人就跑到丁太建的微博底下開始激情“回懟”了:
“丁太建,你踏馬就是太賤!”
“丁太監,你這條狗又跑出來蹭熱度啦?”
“你有什麼資格評價《消愁》?滾!”
“你這個狗東西還沒死呢?”
“樂評人?你也配?”
“如果聽不懂《消愁》的話,建議你多聽幾遍再來網上噴糞。”
“……”
丁太建身為一個“大噴子”,最不怕的就是跟網友對噴,而且丁太建明白網友噴得越多、越激烈,自己的熱度就越高,所以面對廣大網友的這種“熱烈回應”,丁太建是打心眼裡不怒反喜,或許這就是他叫“丁太賤”的理由吧!
當然,不生氣不代表不會“回擊”,事實上丁太建最享受的就是和辱罵自己的網友“激情互噴”,然後在自己噴到高·潮的時候,迅速將對方拉黑處理,這種感覺簡直不要太爽!
所以當抵達自己微博下面的網友到了一定數量之後,丁太建立刻“親自下場”開始了逐一回懟,而且回懟的方式很不高明,話也非常“髒”,因為他覺得“樂評人”就是要夠“毒舌”,夠個性:
“爹不喜歡關你屁事?有多遠滾多遠!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