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了,有一種超脫語言的詩意之美,我從歌詞中體會到了一種迸發之感,一種昇華和進化,彷彿鳳凰涅槃一般,盡是熱烈與絢爛。”
“民謠的本質是和心的貼近,唱的是普通人內心的情感,而陳亦軒透過《生如夏花》這首歌的演唱,直接就走到了人們的心靈深處。透過陳亦軒的演唱,我能感受到他對於人生態度的一種表達,他試圖用快樂去表現悲傷,這不僅更能打動聽眾,同時也讓我明白了為什麼他總能在沉積後突然迸發出新的活力……”
“陳亦軒的內在絕對充盈,透過《生如夏花》這首歌,我能感覺得到他一直在追求那種近乎飄渺和絕望的唯美,再加上他的爆發力十分出色,控制力相當驚人,所以當他將這兩種力量在《生如夏花》中和諧統一後,這首歌自然會顯得無比驚豔……”
“……”
其實只要是混音樂圈的,都會對大規模的樂評人誇讚有所期待,因為這不僅意味著熱度,還代表著專業性的認可,畢竟誰還不愛聽個漂亮話呢!
而像現在網上這種對《生如夏花》的一水吹捧,更是讓人大呼難得,因此許多音樂人別提心裡多酸了。
當然,酸也沒用,《生如夏花》的質量就擺在那呢,人家就值得那麼誇,有本事你也寫一首啊?
並且許多人心裡也清楚,此時網上的樂評人對《生如夏花》的態度如此一致,某種程度上也是想要噁心一下那個“大噴子”丁太建,所以像現在這種堪比水軍的吹捧場面,估計以後也不太能看到了。
反正別管出於什麼原因,熱度肯定是實打實的,所以很快《生如夏花》這首歌就在“勁歌榜”上開啟了它的飆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