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工作集中於理論研究;對引力宇宙設想傾注了大量心血。偏偏郭守敬本人幫不上多大忙;因為他不是宇航專家;理論竟是出自天文學知識為基礎的猜測;就這個主要靠猜測而來地理論;雖然想法新穎大膽;而且宇航專家證實;確有科學根據;但要成為現實又談何容易啊!
和超空間宇航還在摸索不同;對於反物質的研究卻取得了重大進展。高能物理學家對反物質做為動力能源的控制技術取得了進入實測階段的巨大成就。最初體現在對通訊與探測技術的深化改進。改進經驗促進了利用反物質的新式導航定位系統出現。而這些新技術應用是傳承書院於1429年4月21日開始了首次星際宇航飛行。首支星際探險隊承坐一艘精心製造地飛船進軍距地球一光年的比臨星。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次星際遠航行動;並非在於第一次飛到另一顆恆星;而在於這次航行使超空間宇航研究又多了一條有依據地道路。
1430年9月12日;木衛二基地首先收到了探險隊發回地資訊;經過近十七個月的航行;飛船勝利抵達比臨星。基地內;科學家們歡聲雷動。而後即將反物質通訊裝置開啟到了最大功率與探險隊進行通話。雖然裝置幾經改進;但要與一光年外進行聯絡;比普通通訊快十萬倍的反物質技術也需要十分鐘左右才能得到資訊。但在此次聯絡中卻發生了一次令人欣喜若狂得意外。為了配合星際宇航;木衛二基地配備地是最新式反物質波束髮射系統。功率更強勁;波束更密集;全力執行中竟意外開啟了一條低能量空間隧道;將正在通訊地雙方聯通起來。在探險隊的呼叫聲中;木衛二基地與一比臨星附近的飛船進行了短短二十五秒的即時通話。
二十五秒鐘。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什麼也不會得到。但對於有心人而言可能意義重大。一位探尋中地科學家完全可以獲得某個靈感取得突破。1430年這無意中得二十五秒;用事實證明了科學家研討了幾百年;卻總也抓不住感覺的空間隧道的事實存在。就在這一年;空間隧道技術和星際引力技術一同成為了超空間宇航專家的探索目標。而且;竟先於星際引力技術得到應用。說起來可笑地是;那又是一個意外。而這又一次意外使科學家對空間隧道技術利用有了直觀得認識。可見;在科學探索中偶然事件的重要性;不過只有認真細緻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