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員和將領肆意對士兵的踐踏讓他有了挑不出士兵的藉口。十萬士兵,連一萬可以打仗的都挑選不出來,這其實就註定了楊鎬的失敗。
他把這種苦惱告訴了朝廷,朝廷立即徵調福建、浙江、四川、山東、山西、陝西、甘肅等地軍隊趕赴遼東。同時,又調朝鮮兵援遼東。
源源不斷計程車兵從帝國的各個地方到達遼瀋,十個月後,也就是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明朝所有徵調的軍隊都到達了集結地。共兵力十萬人,對外宣稱是四十七萬。
任總指揮的楊鎬跟幾位大將說,這一場戰非同小可,我大明的勝敗安危在此一舉。
他說對了,他在這個時候能有這樣的認識,真是大明之福。可惜的是,這種福氣只停留在他的口頭上和大明帝國的希望上。
此時的楊鎬面前有數百名大將,他們在幾天後都戰死沙場。讓他們得到這樣下場的就是總指揮楊鎬,我們說,一個人主宰別人命運並不是件好事,你若有本事還好,若無本事,只能把別人提前送進地獄。
這位楊總指揮觀察了地形後,就作出了採取“分進合擊”的戰略方針,他想從四面包圍努爾哈赤的老巢,企圖一舉撲滅這個少數民族勢力。
。 想看書來
楊鎬,你怎麼了(2)
在兵力部署上,楊鎬把軍隊分為四路,由四個總兵官率領。左翼中路軍,是四路大軍的主力,由山海關總兵杜松、保定總兵王宣、趙夢麟等率兵三萬,從瀋陽渡渾河出撫順關,從西面進擊。
左翼北路軍,由開原總兵馬林、大同副將麻巖等督兵一萬五千,還有當時一直靠著明帝國而沒有被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