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揚,舒展如畫,獵獵作響。 一隊隊身著黑色盔甲,腰懸秦劍的秦軍銳士來回巡邏,整個軍營如同鐵桶一般,就是飛鳥也莫想飛過。 這就是秦軍大營,佔地上百里,一派肅殺之氣,殺氣貫九霄。 長平大戰後,白起率領秦軍在這裡休整,準備來春出兵邯鄲,一舉滅掉趙國。 營地裡,人歡馬騰,秦軍銳士喜笑顏開,歡喜難言,人人臉上泛著笑容,高聲嚷嚷。 “大秦要滅趙嘍!” “趙狗,終於要被大秦滅了!” 長平一戰,是自盤古開天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會戰,雙方投入的總兵力超過了百萬。如此規模的大決戰,不要說在戰國時代,就是在現代社會也是彌足驚人。 就是這樣的大決戰,秦國銳士以氣吞山河之勢,贏了下來不說,還把趙國五十萬精銳全殲,倖存下來的不過二百餘人,這是何等的振奮人心! 在當時,秦軍銳士已經疲憊不堪,將士們仍是紛紛請命,要求立即出兵邯鄲,滅掉趙國。白起從大局出發,拒絕了將士們的請求,率軍來到野王休整。 儘管暫時不能出兵滅趙,秦軍銳士仍是憧憬著滅趙之役,無不是精心做著準備,發誓要滅了趙國。 就中一座巨大的帳幕,佔地極大,氣勢十足。由身材高大的鐵鷹銳士守衛,戒備森嚴。 帳幕前,一根碗口粗細的旗杆,上面懸著一面黑色的旗幟,上書一個“白”字。 這就是白起的中軍大帳。 中軍大帳中,一張寬大的木案,一張矮几。 矮几上跪坐著一個如同鐵塔般的將軍,身長九尺,肩寬腰闊,頭大如鬥,一張闊嘴如同血盆,一雙虎目如銅鈴,轉動之際,目光如刀似劍。 他,就是被山東六國罵為屠夫、劊子手,被後人尊為“戰神”的秦國上將軍:白起! 此時的白起雙鬢已經斑白,頭頂已經脫髮,露出一個光溜溜的腦門,油光閃亮,如同一個會發光的燈泡。 左手邊擺放著一張如人高的碩大硬弓,右手邊立著一把闊身重劍。 整個人如同出鞘的天劍,威猛不凡,氣吞山河,勢貫九霄。 白起,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座豐碑,雖然兩千多年過去了,仍是大名鼎鼎,為無數後人敬仰,當然,因為長平殺降一事,又為無數後人詛咒。 不管怎麼說,白起是一員不可多得的曠世名將,正是因為他的存在,秦國銳士在他的率領下,東征西討,打得山東六國談秦色變,望風而潰。 在白起統軍期間,秦國的疆域急劇擴大,擴大了一倍有餘。 白起戎馬一生,大小數十戰,從無敗績。在秦昭王剛剛即位之時,山東六國以為秦國國勢不穩,立即合縱,派出數十萬大軍齊壓函谷關,秦國舉國震動,國勢艱難。白起臨危受命,統領秦軍,伊闕一戰斬首三十餘萬,這是前所未有的大勝仗,天下震動。 秦國銳士在白起的率領下,對楚國發起猛攻,攻下了楚國都城郢,逼迫楚國遷都。白起把楚國王陵所在地彝陵一把火燒得精光,舉世震動。 屈原得知這一噩耗,悲憤難已,跳了汩羅江。 不久前,率領秦軍銳士在長平全殲趙國五十萬精銳,更是轟傳天下,天下震恐,山東之地談秦色變。 縱觀白起一生,他用兵不拘常法,不按常規用兵,總是打破軍事常規。其中,有兩次戰役表現得特別明顯。 河內之戰,白起打破“冬不用兵”的古訓,果斷的在冬季發起河內之戰,打得魏國望風而降。直到秦軍全面佔領河內,魏國還沒有來得及調兵,可見其行動有多麼的快捷。 長平大戰,白起創造了“等而圍之”的奇蹟。按照兵法,“十則圍之”,熟悉兵書的趙括絕對想不到,白起利用上黨之地的特殊地理條件,用與趙國差不多的兵力就把他給全面包圍了,導致趙國五十萬精銳全軍覆滅。 據後人統計,白起一生,共計殲滅六國軍隊約一百六十萬。這在人口稀少的戰國時代,是讓人瞠目的戰果,天神也未必能做到。 在白起兩廂的矮几上,跪坐著上百身材高大,殺氣騰騰的將領,他們都是秦軍的猛將,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會讓山東六國大驚失色。 王齕、王陵、蒙驁(蒙恬祖父)、桓齮,更是其中的翹楚,哪一個不是名震天下,讓山東六國望風而潰的猛將? 白起治軍極嚴,這些猛將恭恭敬敬的跪著,沒人說話,整個中軍帳一片寂靜,針落可聞。 “王書到!” 鐵鷹銳士雄壯的聲音響起,風一般衝了進來。 刷! 眾將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在中軍帳門口,盯著鐵鷹銳士手中的銅管,人人眼裡光芒閃爍,一片火熱,極為振奮,更有不少將領緊握雙拳,狠命的晃動。 白起蒲扇般的大手一伸,鐵鷹銳士忙把銅管遞上,白起接過,驗看火漆封印無誤,這才擰開銅管,取出一張薄薄的絹帛,展開一閱。 “定是兵發邯鄲的旨意。” “君上聖明!” 雖然白起的號令極嚴,可是,盼望王書到來,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