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聰明絕頂才對。
作為爺爺,對自己孫子的聰明舉動自然是歡喜不已。不過,也不能太讓他翹尾巴了,絕頂聰明也就是小聰明。
“君上,異人公子這一手固然是妙棋,可是,眼下卻是沒甚大用。”範睢眉頭一擰,眼睛轉動,透著睿智。
“沒用?”秦昭王大搖期頭,笑道:“丞相,此言差矣。異人此計大妙,讓山東不能合縱,大秦應當趁機猛攻邯鄲,一定能滅了趙國。”
在這種時候,山東內亂,對於秦國是大好事,秦異人這手棋太妙了,大有用處。
“君上可知,明智如田單和劇辛,他們焉能不知眼下並非內亂之時,為何他們大舉進攻?”範睢反問一句。
田單和劇辛都是名動天下的名臣,二人皆是明智之士,以二人的眼光,自然是能看得明白,眼下不是山東內亂的時候。而二人卻偏偏率軍猛攻,奪取大片大片的土地城池,這著實讓人想不明白。
“為何?”秦昭王眉頭緊擰著,沉吟一陣問道。
“他們意在合縱。”範睢的話很驚人,也很繞。
果然,秦昭王被繞糊塗了,脫口問道:“此話怎講?他們挑起事端,只能讓山東更亂,為何又成了合縱?”
“邯鄲之戰,大秦敗退,大秦必然不會罷休,一定會再度派軍攻趙。”範睢大聲剖析,道:“大秦再度兵臨邯鄲,邯鄲還能再守否?大秦攻下邯鄲是必然,趙國必然滅亡。趙國一滅,天下大勢劇變,山東劇震,大秦之強前所未有,這會令山東之地倍感威脅,田單和劇辛不會看不到此點。”
“嗯。”秦昭王重重點頭,大為贊成這話。
秦國不會罷休,一定會增兵,若是田單和劇辛連這都看不明白了,何以稱名臣?
“那麼,他們為何會在此時出兵呢?”秦昭王對此事還真的有些想不明白。
“那是他們為了在合縱之際多撈好處,多要土地城池。”範睢明智之士,一語切中要害。
秦國攻趙,令山東大為擔心,即使懼秦如魏王,卻不得不單獨發兵,這就是一個警兆。若秦國增兵,邯鄲必然守不住,趙國必然滅亡,天下大勢劇變,變得對秦國更加有利。秦國的土地城池、口眾、賦稅將會更多,更加強大,山東之地更加弱小,這對山東之地是致命的威脅,山東之地絕不會坐視不理。
合縱也就成了必然,只是要經過一通討價還價罷了。
此時,齊國和燕國佔領的土地城池越多,得到的好處越大,談判時才更有籌碼。
“有理。”秦昭王恍然,重重點頭,大為贊成這話,道:“丞相,以你之見,大秦該當如何處置?”
“臣之意,大秦該當退兵。”範睢沉吟一陣,語出驚人。
“退兵?”秦昭王如同火燒了屁股似的,一雙眼睛瞪得滾圓,大是不解,問道:“適才,你贊成增兵,為何僅僅片時,你卻要退兵?”
範睢贊成增兵還不到一盞茶時分,哪有變得這麼快的,要秦昭王不驚奇都不行。
“君上,容臣一言。”範睢卻是不慌不忙,道:“大秦若滅趙,山東之地固然驚懼難安,真正要合縱,卻是費時良多,難以在短時間內成功,大秦增兵完全來得及,很可能在山東來不及合縱之時就滅掉趙國。”
略一停頓,嘆口氣,道:“然而,齊燕兩國合縱之心已明。魏國不用說,二十萬魏軍在信陵君手裡,魏王不合縱也得合縱。韓國不用說,巴不得合縱。就剩下一個楚國,楚國一直以縱約長自居,與大秦有死仇,一定會響應。”
山東六國中,燕齊兩國一直是秦國的“盟友”,是秦國聯橫的首選之國。連這兩國都有合縱之心,其他四國不需要說了,肯定能成。
“合縱?”秦昭王一裂嘴角,頗有些不屑,冷笑道:“自蘇秦合縱之後,歷時數十載,又能奈何得了大秦?哪一次合縱,山東不是血流成河,屍積如山,被大秦打得潰不成軍?要打就打!寡人無懼!”
自從蘇秦提出合縱之後,山東之地一共成功合縱數次,每次都是數十萬大軍齊壓函谷關,都給秦國打得大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真要打起來,秦國還真不怕。
真正在合縱中打敗秦國的,最有名的就是信陵君。信陵君因此而成為“戰國四公子”之首,為後人稱道。
“更別說,關中大熟,大秦糧草充足,就是打上三年五載,又有何懼?此事,就這麼定了!”秦昭王一揮手,阻止範睢再說。
範睢暗歎一口氣,只得把一肚子話咽回肚裡。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