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哈佛法律評論》的事蹟被當作傳奇交口傳誦,他似乎就是一個集中了一切優點的選項。

最大的競爭對手豪爾後來因為個人婚姻問題一蹶不振,這給了奧巴馬更大的機會。在應對其他競爭對手的威脅時,奧巴馬的競選團隊發揮了巨大作用。阿克塞羅德在電視宣傳方面巧手運作讓奧巴馬的公眾形象不斷提升,“是的,我們能!”(“Yes;

we

can”)一時間成為讓所有人為之激動的競選口號。奧巴馬的追隨者相信“是的,我們能”的確能夠為美國汙濁的政治空氣帶來一縷清風,能夠為民眾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

雖然選票結果揭曉之前形勢對奧巴馬來說已經非常有利,但最後結果還是讓許多人著實吃了一驚,95%的黑人站在了奧巴馬一邊,總選票的53%被悉數收入囊中,奧巴馬在諸多對手中脫穎而出,一騎絕塵。在選舉結束之後的慶功宴上,人群裡不斷髮出“Yes;

we can!Yes; we

can!”的呼聲,這種發自內心的支援和狂熱的場景是美國選舉多年未見的景象。為了這一勝利奧巴馬付出了很多,而且將付出更多。最大的付出莫過於,如果奧巴馬最終當選,他將遠離自己的家人長期呆在國會山。父親當年隻身前往哈佛求學的故事對於奧巴馬來說不只是一種崇拜而且還是禁忌。

現在,擋在奧巴馬國會參議員道路上的對手只剩下一個——共和黨的傑克?瑞安(Jack

Ryan)。但是傑克的競選活動一開始就不是很光彩,這也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為了瞭解奧巴馬的一舉一動,傑克僱用了一個人全程跟蹤奧巴馬,還把奧巴馬的言行舉止用攝像機全拍了下來。這一行為顯然超出了合法競爭,有侵犯隱私之嫌。奧巴馬巧妙地在最恰當的時間和地點向媒體揭露了傑克的這一伎倆,如飢似渴的新聞媒體哪能放過這個機會,第二天這件事情就上了報。傑克及其競選團隊不得不公開賠禮道歉,而傑克自己更是被這件事情以及自己的婚姻危機弄得灰頭土臉,與自己的參議院夢想越來越遠。共和黨盤算著要更換候選人選。

風頭正勁的奧巴馬引起了民主黨大佬們的注意。受約翰?克里(John

Kerry)之邀,奧巴馬出席了200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並在大會上作基調演講“無畏的希望”,這對於奧巴馬來說意義非凡。基調演講是要表現該政黨、該年政黨的總統候選人、該代表大會想向全國觀眾傳遞的思想或政策資訊。能夠與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傑西?傑克遜牧師和紐約州前州長馬里奧?科莫(Mario

Cuomo)同臺致辭,本來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2004年7月27日,面對5000餘名代表,奧巴馬從自己的身世娓娓談起,展望美國未來的走向,整篇演講酣暢淋漓、妙語連珠,將大會帶向了高潮。

面對美國意識形態極化、黨派政治日益強烈的現狀,奧巴馬在演講中稱:“這裡不存在一個自由派的美國和一個保守派的美國,而只有一個美利堅合眾國。這裡不存在黑人的美國和白人的美國、拉美裔的美國和亞洲裔的美國,而只有美利堅合眾國。很多所謂的專家喜歡將我們的國家分成紅色的州和藍色的州:紅州是共和黨人的地盤,藍州是民主黨人的天下。但我要對他們說:我們藍州人信仰莊嚴的上帝,我們紅州人不喜歡聯邦政府的官員在圖書館打探我們的閱讀興趣。我們藍州人也給小棒球隊做教練,我們紅州人也有同性戀朋友。反對伊拉克戰爭的是愛國者,支援伊拉克戰爭的也是愛國者。我們是一個民族,所有人都宣誓效忠星條旗,所有人都捍衛美利堅合眾國。” 奧巴馬憧憬一個融合團結的美國,而不是一個四分五裂的美國,他大膽地說:“希望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是這個民族的基石,是堅信不曾見到的前景,是堅信明天會更好。”

這種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精神感染了在場的所有聽眾,也感染了電視機前的美國人。可以說,17分鐘的基調演講使奧巴馬一鳴驚人,成為民主黨最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從此邁向了全國的政治舞臺。

2004年8月4日,奧巴馬和家人一起度過自己43歲生日

攜此聲威,奧巴馬榮歸伊利諾伊,共和黨人見情形不妙立即打算更換本黨提名。根據他們的分析,奧巴馬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他的種族背景,於是打算拉一個黑人來和他競爭,試圖以這樣的方式抵消奧巴馬在種族問題方面的號召力。最終,共和黨決定提名阿蘭?凱耶斯(Alan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