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八雲寺回到白玉樓,剛剛走到白玉樓門口時,八雲寺便聽到了一股朗朗上口的讀書聲。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往死裡招呼。”
嗯……八雲寺若沒有聽錯的話,這是論語。
《論語》: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
東漢列為“七經”之一,(七經:《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
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
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
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八雲寺走進一看,原來是顧七巧在教導幽幽子論語。
“你們這是……幹什麼呢?”
八雲寺開口問道。
因為在場的並不是只有顧七巧和幽幽子這師生倆,賽利亞和魂魄妖夢也在一旁努力聽講著。
“寺,你回來了。”
“小寺~”
賽利亞和幽幽子連忙朝八雲寺打招呼道,隨即顧七巧開口解釋道。
“我再給他們教‘正版’的論語和孟子呢!剛剛我們在討論著八股文來著。”
顧七巧所謂的正版的論語和孟子嘛……實際上就是她腦海裡所記著的孔子和孟子的一些話。
畢竟從夏朝生活到現在了,且還一直生活存在神州大陸上,春秋戰國時期,八雲寺一行人又怎麼沒跟孔子他們見過面?
而顧七巧所說的八股文,八雲寺並不陌生。
八股文(英譯: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個部分,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
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舊時科舉,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四副對子平仄對仗,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褻瀆聖人,每篇文章包括從起股到束股四個部分。
八股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
開始先揭示題旨,為“破題”。接著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叫“承題”。
然後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後為“入題”,為起講後的入手之處。
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而每個段落中,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稱八股文。其所論內容,都要根據宋代朱熹《四書集註》等書“代聖人立說”。
參閱《明史選舉志二》,示例:清阮元《四書文話》、梁章鉅《制義叢話》。《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條之後,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
八股文的形式,最早可溯源於唐朝的“帖括”。所謂“帖括”,就是概括地默寫某一種經書的註解。唐代雖以詩、賦取士,但並未完全廢除讀“經”。
宋代自王安石秉政,以“經義”試士,學子任治一經,考試時發揮“經義”為文字,這不同於唐代專重記憶註疏原文,考試概括來書寫答案的“帖經”,而是發揮對經文意義的理解來寫文,因而名為“經義”。
元代考試,用“經義”“經疑”為題述文,出題範圍,限制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