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因之。
元代改統於中書省。
明代廢中書省,六部乃直接對皇帝負責,成為主管全國行政事務的最高機構。各部置尚書一人,總管本部政務,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為尚書之副。
吏部。
為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
吏部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
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請封、捐封等事務。
稽勳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複名複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類似現在的組織部、紀委等部門。吏部尚書還被稱為天官。
戶部。
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
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明十三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浙江、江西、湖廣、廣東、廣西、四川、福建、雲南、貴州。
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它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除以上各司外,清還設有掌管八旗事務的八旗俸餉處及現審處。隸於戶部的機構有:掌鑄錢的錢法堂及寶泉局。
掌庫藏的戶部三庫。
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衙門。類似現在的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等部門。
禮部。
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
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
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四司之外,清設有鑄印局,掌鑄造皇帝寶印及內外官員印信。
會同四譯館,掌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及翻譯等事。類似現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門。
兵部。
明職掌全**衛、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清職掌全國綠營兵籍及武職官員的機構。
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制,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
兵部下設四司武選清吏司,考核武職官員的品級與選補、升調、承襲、封贈諸事,並管理土司。
車駕清吏司,掌全國馬政及驛傳等事;職方清吏司,掌武職官員的敘功、核過、撫卹、軍旅之簡閱、考察、巡防等事,並管理關禁與海禁。
武庫清吏司,掌全國之兵籍、軍器並武科考試之事。此外,清設稽俸廳,掌稽察武職官俸。
會同館,管理京師驛傳事務。捷報處,掌遞送文書。類似今天的國防部,中央軍委及其各軍事機關。
刑部。
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共為“三法司制”。
類似現在的司法部和公檢法部門。
工部。
為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
類似現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鄉建設部。
而至於新設的民部,則管著民生大計。
說白了就是調查現在民間的一切七雜八雜的事物,並從中篩選出最應該解決的事物,交由六部解決。
誰家要打官司,誰家要建房,誰家死了人……都和民部有關係。
一個專門為了服務平民而出現的部門,與現代的所有部門都有關係。
34。
面對八雲寺的威脅,在場的七名老頭最終選擇了妥協。
當然,這個妥協也是有條件的。
八雲寺表示能夠讓他們打贏文化戰爭,他們才同意幫忙的。
當然,威脅這一舉動肯定也有著一定的功勞。
反正此時紅美玲的身份就是隸屬於七部的秘密特工了,憑藉七個老頭給她的一個特工徽章,便可調動上萬人的軍隊。
……………………………………
話分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