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3 / 4)

小說:我是秦二世 作者:江暖

放戰馬的地方跑去。 北方和南方的四個秦軍斥候兵卒聽到張木的這聲口令,也連忙射出一箭,跟著張木的身影朝山坳跑去。 匈奴斥候首領聽到箭響,一個打滾躲過了張木的箭,然後迅速起身朝著一匹已經解開韁繩的戰馬撲去。其餘的匈奴士兵聽到首領的話,也都紛紛從藏身之處衝出,朝戰馬衝了過來。 南北兩方的秦軍斥候的箭都朝著戰馬而去的,中箭的匈奴戰馬發狂拼命的想要掙脫韁繩,頓時將衝過來的幾個躲閃不及的匈奴士兵給踢的骨斷經摺,躺地哀號不已。 來自山坳中的五隻長箭紛紛射中這幾個明顯的靶子,解決了他們的痛苦。 趁著張木他們集合的間隙,剩下的還有二十餘個匈奴斥候此時也都紛紛搶上了戰馬,對著山坳之處拉弓射箭之後,在斥候首領的帶領下執斧揚刀策馬吶喊著衝了上來。 匈奴斥候首領很明白自己等人的處境,自己等人在營帳中有火光,暗處的秦軍可以很清楚看到並一個個射殺他們,但是他們卻看不到秦軍的具體位置。 熄滅火堆已經來不及,只能拼命的衝殺上去,憑著遠遠多於秦軍的人數斬殺秦軍才有生機。 此時張木等人已經重新在山坳中匯合,等在山坳中的幾人翻身上馬,列隊等著張木的口令。匈奴斥候根本不知道秦軍的具體位置,射出的箭只也都偏出了十萬八千里。 “小武箭法最好,你在此掠陣不要讓匈奴斥候有人跑了!” “什長……” “殺!” 小武話還沒出口,張木等九人已經齊齊策馬,迎著衝過來的匈奴斥候衝殺出去。 “弩!” 張木在賓士的戰馬上又是一聲爆喝。 “砰”九聲脆響,九隻八寸長的弩箭直奔著策馬衝殺過來的匈奴騎兵而去。 隱約的火光中,雙方如今距離已經不過三十步,都已經能夠模糊的看到對方的人影。匈奴騎兵見一直躲在暗處的秦軍終於出現,齊齊發出吶喊抽打著戰馬衝了過來。 “啊”“啊”一連串慘叫,急速衝過來的八個匈奴騎兵被黑暗中秦軍勁弩射出的弩箭射中,慘叫著跌下了狂奔的戰馬,在地上滾了幾滾就毫無生息了。 驟然遭到秦軍勁弩的襲擊,急衝過來的匈奴騎兵隊形頓時有點散亂。 “散!” 張木又是一聲同樣簡短的口令。 聽到命令,九騎秦軍斥候紛紛扔掉手中的勁弩,抽出腰上的長劍,三騎一組,一騎在前兩騎在後形成一個箭形三角突擊隊形。 三個小三角又以張木這三騎為核心,隱隱形成一個更大的箭形三角突擊陣形,迎著還剩下十餘騎的匈奴騎兵狠狠撞了上去。

………【第六十九章 全滅】………

張木等秦軍斥候所用的陣形正是戰國時期秦國的軍事天才“殺神”白起所創造的三騎錐戰法。 以三騎錐為格殺最小單元,白起又建立了一整套“三”字制騎兵戰法:三個三騎錐加一個靈活策應的什長便是十騎,三錐相互協同格殺,十騎便能自成小戰場; 如此向上,三十一百,三百一千,三千一萬,三萬十萬,廣闊戰場上的大秦騎兵軍團便是收發自如、進退流暢、格殺協力的鐵流勁旅! 三騎錐戰法是白起獨創,將戰國時期騎兵通行的“十騎一戰”減低到了“三騎一戰”,使騎兵作戰的變化能力大為改觀。 騎兵衝殺的基本方式為散兵格鬥,無論雙方參戰騎兵規模多大,最終都是展開格殺,不可能象步軍那樣結陣而戰。然而這種格殺又不是完全孤立的武士決鬥格殺,而是每騎之間前後左右隨時都可能出現敵騎突襲的戰場格殺。 這種情況下,騎士之間便需要協同配合,既掩護同伴不遭突襲又可以放手搏殺,便成為戰場騎兵的最佳作戰方式。十騎雖然已經很精悍,但是在煙塵瀰漫殺聲震天流矢飛舞刀劍交錯的戰場還是難以做到精妙配合。 減至三騎配合,便是將騎士能夠及時馳突關照的範圍定在了恰如其分的程度,格殺之流動配合便大見流暢。白起長平之戰用等量的秦軍死死困住剽悍的趙軍不能突圍,這個匪夷所思的神話中三騎錐的功勞不容忽視。 如今的三騎錐戰法已經是大秦騎兵最為基本的戰場隊形,雖然張木只有九人,面對的是十餘騎的匈奴騎兵,但是在跟匈奴騎兵相撞的瞬間,戰局已經明瞭。 秦軍斥候和匈奴騎兵高速交叉而過。 “砰砰砰”一連串人體跌落在地的的悶響。 沒有想像的刀光劍影、廝殺慘號,但飛起的頭顱、飆灑的熱血和滾落在地毫無生息的屍體說明,在兩軍數十騎交叉而過的瞬間,無聲的戰鬥是何等的慘烈。 十餘騎匈奴騎士如今只剩下七個在馬上,剩下的戰馬上的匈奴騎士都紛紛掉落在地。躺在地上的三個頭顱已經飛不見了,只剩下光禿禿的脖子在噴灑著還冒著熱氣的鮮血; 剩餘四個躺在地上的,每個人都至少捱了兩劍,不是在脖子斷了半邊,就是在胸腹處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