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逐出蔣介石的代表;5。召開五大國外長會議準備對日和約。採納上述5個條件,即可召開五大國代表會議,簽訂停戰條件。
在徵求蘇聯政府的意見時,斯大林表示完全同意中國這5個條件,但認為在聯合國未就停止朝鮮軍事行動問題產生意見之前,不宜亮出這些底牌。
12月14日,聯合國已透過了停火決議,中國政府不能不就停火問題表明立場。周恩來鄭重宣告:”中國人民亟望朝鮮戰事能得到和平解決。我們堅持以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及朝鮮內政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為和平調處朝鮮問題的談判基礎,美國侵略軍必須退出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必須取得聯合目的合法地位;這幾點不但是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合理要求,也是全世界一切進步輿論的迫切願望。朝鮮問題和亞洲重要問題的和平解決,離開這幾點是不可能的。“中國提出的條件並不是硬要將臺灣問題以及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問題與朝鮮問題聯在一起,而是美國在侵略朝鮮的同時就侵略了中國的臺灣,並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除在聯合國之外,打著聯合國的招牌侵略朝鮮,因此,朝鮮問題的解決必須與臺灣問題及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的解決等聯絡在一起來考慮。但對美國來說,周恩來所提這些條件無疑是要價太高,美國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朝聯軍突破三八線(7)
於是,在12月3日毛澤東與金日成的會談,就必然提出了志願軍下一步越過三八線、乘勝前進的問題。
從當時戰場形勢看,儘管實際困難很多,但是參戰僅僅兩個月就把美軍打得一潰千里,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以及*陣營計程車氣大大高漲。這時志願軍的作戰正處於一帆風順的形勢下,如果停止於三八線以北進行休整,則正是美國所希望的。而這時在*陣營內部,無論斯大林還是金日成都不希望看到志願軍就此停止。
12月4日,中國駐蘇聯大使王稼祥向蘇聯副外長安·葛羅米柯辭行,就朝鮮戰場形勢問道:”從政治角度看,中國軍隊在成功地繼續進攻的情況下,是否應該越過三八線?“葛羅米柯非正式地表達了蘇聯方面的意見:”鑑於當前朝鮮的形勢,提出‘趁熱打鐵’這句古老的諺語是十分恰當的。“但是,經歷了兩次戰役後,志願軍雖然取得了超出預想的戰果,困難卻也隨之增長。第二次戰役結束後,部隊減員已達10萬人,第9兵團又因凍傷嚴重至少二三個月無法參戰。全軍汽車因空襲和事故損失,只剩下260輛,供應極其困難。此時的朝鮮半島已完全進入冬令時節,無論半島南北,氣候都異常寒冷。同時志願軍向南挺進,供應線延長,再加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後方公路、鐵路和橋樑遭受破壞嚴重,物資供給十分困難,志願軍部隊經常缺衣少糧。從鴨綠江向前線運送後勤物資不敢走公路,鐵路也炸斷了,只能靠原始的人力背送。不要說彈藥,連戰士吃的炒麵、穿的棉衣都供不上。東線3個軍除了一線的戰鬥員,上到軍師長,下到唱歌跳舞的文工團員、燒水煮飯的炊事員,都動員起來往山上扛糧食,但即使如此,後來計算,東線的糧食只能滿足部隊最低生存需要的二分之一,許多的戰士都是穿著草鞋,甚至打著赤腳,餓著肚子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裡向美軍衝鋒。
在西線,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42軍一個班,上級發下一雙棉鞋,戰士們決定,誰站崗誰才有資格穿上這雙寶貴的棉鞋。整整一個冬天過去,從鴨綠江打到三八線以南,這雙棉鞋竟絲毫無損,然後又被完好地移交給接防部隊……身在前線的彭德懷了解部隊的實際情況,對冰天雪地中頑強戰鬥的將士們的疾苦感受最深,在佔領平壤後,12月8日13時,彭德懷、洪學智、解方經過商議後,都認為現在立即越過三八線並不合適,但在三八線以北再打一場戰役並無問題。
於是,彭德懷致電毛澤東,提出下一戰役的考慮:”擬在三八線以北數十里停止作戰,讓敵佔三八線。待我充分準備,以便明年再戰時殲滅敵主力。“這時,蘇聯駐朝大使提議一氣打到南朝鮮去,受到彭德懷的反駁。彭德懷還報告說:”速勝盲目樂觀情緒已在各方面生長。“建議”我軍目前仍採取穩進“。
然而,毛澤東越過三八線再打一仗的決心已下,他指出此役的必要性說:
”你對敵情估計是正確的……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線在人們中存在的舊印象,進行其政治宣傳,並企圖迫我停戰,故我軍此時越過三八線再打一仗然後進行休整,是必要的。打法完全同意你的意見……“與此同時,鄧華在第二次戰役期間因翻車負傷,志司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