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他站起身來,道:“你們先在這裡議議。”走到門口,他又吩咐一句,“賞茶。”出了門,他才對跟在後面的包福全道:“傳膳,不用那麼麻煩,上幾樣精緻可口的,稍清淡的菜即可。另外,給他們一人賞一碟酥軟的餑餑。”
“喳。”包福全忙躬身應道。
殿內,貞武一離開,蕭永藻便將先前的情形大致給後來的嵩祝、王掞二人說了一遍,俟其說完,馬齊便開口道:“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嚴禁鄉紳包攬錢糧,拖欠錢糧,耗羨收歸朝廷或是取消,諸位對此是何看法?”
嵩祝率先說道:“皇上增加官員俸祿能夠增加多少?翻一倍?還是三倍,五倍?這耗羨收歸朝廷,這俸祿豈不是不增反減?地方官員豈不鬧翻天?”
聽的這話,其他四人亦一陣無語,清承明舊制,俸祿低微,以七品知縣為例,年俸僅四十五兩銀子,這點銀子僅夠養家餬口,但是知縣除了要養自家的一家老小外,還要花銀子聘請師爺、聘請門子、長隨、伙伕、轎傘扇夫等等,這些人的工錢,朝廷是不會支付的,必須知縣自己想法子。
這銀子從哪裡來?當官總不能倒貼不是,朝廷也明白這點,雖然不發工錢,但是給政策,也就是默許縣官加徵耗羨,所謂“耗羨”即指在徵收銀糧時,以彌補損耗為由在正額之外加徵的部分。一般情況下,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