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鄉關何處(5)
後來雖由袁世凱下令各地發還,然而各地執行起來總有折扣,且故意拖延。如江蘇一地,都督程德全仍咬定非得捐款才能舊物發還。於是盛宣懷趕緊忙不迭地給程寫信,表示願意捐款:“擬將本人名下典當股款銀六萬二千餘兩、錢十九萬九千餘串、洋二千元,俟飭各歸原業收管後,查明若干,自願盡數捐助江皖義賑。”“茲籌具現洋票十五萬元、漢冶萍公司股票一千七百股,約計批示轉行,委員派定,即可先交現洋十萬元,餘五萬元另具一月期票,到期續交股票,俟各處產業交割清楚,即可全數交訖,不致延緩……再,漢冶萍公司股票一千七百股,計股本洋八萬五千元,因現款難籌,暫以作抵,俟週轉靈通,並請準其以五萬元贖回,以重實業。”
上上下下,搞來搞去,歷盡曲折,總之從1911年底至1914年底,花了整整三年時間,盛宣懷總算把自家的家業又“討”了回來,前後“捐餉”大約有五十萬兩以上。然而“除義莊、田房、公產之外,尚有典當九處,聞已浸漁過半,即使收回,亦無實際,僅免沒收惡名耳”。
而這些產業收回之時,已是1914年年底了,距他去世僅一年半時間。盛宣懷一生辦實業,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最後幾年竟像個叫花子似的,在到處乞求中度過的。正如他自己所說,他要在最後的幾年中,把未了結的事情了結,一切都要有個交代。當這些事情已經辦完時,他就可以西去了。
舉城爭睹大出喪
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在靜安寺路自家老公館裡吐出了最後一口氣,結束了他疲憊、焦慮而又光彩四射的一生。
招商局下半旗三日致哀。《民國日報》評論說,他是中國最大的富翁,他創辦的漢冶萍公司,資產已達二千萬元。他又是在全國一片“倒袁”(反對袁世凱)的呼聲中逝去的,一對冤家對頭居然在同一年去世。他創辦了輪船、電報、鋼鐵等一系列富強要政,“固一世之雄也”!
永遠深愛著丈夫的莊夫人,決定為丈夫舉行厚葬。老頭子一輩子走南闖北,辛辛苦苦,為朝廷和家族做了這麼多事,沒過過一天安生日子,他是活活累死的。這回要讓他走得風風光光的!於是接連做出決定:他既然是為大清帝國而累死的,那麼就得讓皇帝的抬槓班子來為老頭子抬棺!他既然大半生是在上海度過,那麼出喪隊伍一定要走最繁華的馬路南京路!弔喪隊伍三人一輛馬車,有多少人就僱多少馬車……反正這些家當都是老頭子掙來的,在他身上無論花多少,都是應該的。
在盛宣懷的喪事上,莊夫人——這位盛公館的女主人,再次展示了一個女強人的執拗與魄力。
按照家鄉的風俗,盛宣懷的靈柩在老公館停放一年半後,到第二年冬至(1917年11月18日)才舉辦出殯儀式,這就是至今為老上海們所津津樂道的“盛杏蓀大出喪”——這是一次不是國葬而勝似國葬的盛典!
第二天的《申報》和《民國日報》,均以大塊的版面報道了這次盛典,《民國日報》還以“大出喪見聞瑣記”為題,作了一週的跟蹤報道。同時還刊出署名“楚傖”(可能是葉楚傖)的短評:“不哭盛宣懷而哭民國”,文中講一個月前的民國紀念日搞得冷冷清清,如今盛宣懷大出喪卻舉城空巷,萬頭攢動,途為之塞,不知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國民竟“輕視國慶而重視一人之喪如此”!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拿到現在,人們也未必能講得清楚。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八章 鄉關何處(6)
報載那天午後一點,出殯隊伍從盛家老公館出發,先是儀仗隊,中為靈柩,後為送葬隊伍。靈柩先由十六人夾槓將之從靈堂裡抬出,到了大馬路門前換成六十四人大槓,吹吹打打,負而前驅。
整個隊伍從靜安寺路、南京路折入廣西路、福州路,直達外灘,蜿蜒三里地之遙。據當年參加過葬儀的盛承業先生(盛宣懷的曾侄孫,今年九十多歲)說,先頭隊伍已經抵達外灘了,而老公館裡的後續隊伍還未出完呢,的確是三人乘一輛馬車,除了自家親戚朋友,還有招商局、漢冶萍、電報局、慈善機構的隊伍,浩浩蕩蕩,走了整整一下午。
報載整個隊伍的序列非常詳細:開頭是印度巡捕(紅頭阿三)馬隊開道,接著是紙紮的“開路神”兩對,那“開路神”各高兩丈餘,頭如斗大,披甲戴盔,如怒目金剛,足下安有木輪,用人推以行進;繼以洋號旗槍(旗幟高揚,鼓號齊鳴)、雕有虎頭圖案的灑金“肅靜”、“迴避”牌各一對,由扮作清代府役的執事肩扛而行;接下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