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心知肚明。美國方面雖然非常不忿——他們首先對尼克。安德森的頭盔表示了拒絕。但是在中國可能獲得這種技術的時候他們還是顯得有些焦慮,但是某種程度上講,business…is…business,美國政府也不能看著潘多拉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進不去中國市場,但是有時候他們又擔心它進得太深入了,以至於美利堅對他缺少了牽絆。一直到尼克。安德森私底下表示某種交換的條件,即他會保證美國的生產線正常運轉,並且中國方面獲得的技術美國方面一定也能夠獲得,實際上他已經向白宮解釋說了他對於谷歌和蘋果等公司的授權已經大大地領先於對中國的技術擴散了。
這種授權形成的生產力非常快,谷歌公司谷歌眼鏡很快就進行了小規模的發售測試,搭配谷歌眼鏡的有一個小型的配套主機裝置,谷歌公司設想這玩意日後可以發展成為手機,但是到目前為止它還是一個封閉的沒有顯示屏的小型電腦主機,使用者可以透過谷歌眼鏡藍芽和主機聯絡。然後在主機的支援下進行諸如上網、錄影、拍照等等活動,同時他們也能夠使用谷歌眼鏡觀看一般格式和潘多拉格式的電影,但是顯而易見,第一代谷歌眼鏡還存在某種不穩定的情況,在觀看電影的效果上也比不過潘多拉頭盔。但是它勝在外型上足夠明快簡潔有b格,加上潘多拉頭盔的產能限制,1500美元的谷歌眼鏡同樣讓一些粉絲趨之若鶩,你能夠戴著眼鏡逛街。一邊上網一邊走路並不影響你,特別是谷歌公司開發的手勢操作功能。雖然一邊走一邊用手指指指畫畫看上去有點神經病,但是在很多人看來那是很酷的事情。相比較而言,潘多拉過於注重視覺效果讓戴著頭盔的人很多時候不得不靜止不動才能夠進行操作。
為了避免造成某些安全問題,潘多拉會盡量提醒操作者在使用一段時間的頭盔後休息,同時頭盔的電池也不足以支撐使用者脫離電源使用四個小時以上,谷歌眼鏡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的便攜性是很好的賣點。雖然定價讓人有些望而畏步,但是在有錢人那裡,自然不會缺少同時買一臺潘多拉和一臺谷歌眼鏡的錢。潘多拉用來專門看電影,谷歌眼鏡主要用來像自帶攝像頭一樣拍攝自己的見聞。
然後,蘋果公司也摻和到了這個競爭中來了。它的技術成功和谷歌頗為類似,不過蘋果公司的眼鏡是直接和蘋果的app相連線的,他們專門開發了一個控制蘋果眼鏡的app,融合了看片、聽音樂、上網等多種應用,甚至可以說,這個眼鏡就是蘋果手機的拓展螢幕,當然,在觀看潘多拉格式的電影的功能上,蘋果的眼鏡也只能說是和谷歌眼鏡相當,還做不到和潘多拉齊平的地步,不過即便是如此,蘋果的粉絲依然激動不已。
就這樣,在潘多拉頭盔的產量始終存在巨大缺口的時候,谷歌和蘋果生產出來了大量代用品,伴隨著他們的生產力的挖掘,這種代用品市場徹底火爆起來。特別是谷歌在受到了蘋果啟發之後,增加了將谷歌眼鏡和安卓系統的手機進行繫結的功能,人們能夠直接透過谷歌眼鏡藍芽溝通安卓手機,實現代接電話、代發簡訊等多種功能,這樣安卓和ios系統又藉機拓展自己的裝機市場和手機市場,其他系統遭受了巨大打擊。特別是微軟,以至於微軟緊急和潘多拉公司談判,提出了條件優厚的一系列技術授權協議,希望能夠在windows系統下同樣接入類似潘多拉頭盔的硬體,在這方面微軟野心勃勃希望能夠將體感技術和潘多拉頭盔的技術綜合起來,開發出新一代的xbox系統,尼克。安德森對此喜聞樂見就是了,除了開發專門的遊戲盒子之外,微軟還特意溝通桌上型電腦硬體商,希望桌上型電腦也增加藍芽模組或者是wifi熱點模組,方便微軟從硬體上相互連線各個系統。幾大網際網路硬體和技術廠商憋足了勁,都想利用潘多拉這個技術熱點發展壯大自己。
所以這也是美國政府並不阻撓尼克。安德森向中國進行技術擴散的另外一個最直接的原因,他對於自己的公司非常有信心,而這些公司也希望中國能夠培養出來一個技術市場。屆時他們將藉助自己的優秀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大殺特殺,至少蘋果和谷歌、微軟三方都對於中國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
而中國政府指定了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作為主體和潘多拉公司進行對接合作,雙方合作的實驗室的主體就是微電子研究院。該所在硬體反向破解潘多拉的技術上已經領先一步,初步完成了技術積累,因此在和潘多拉公司進行合作的時候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中央又制定了若干軍功企業和微電子所對接研究工業生產的問題。實際上,按照潘多拉的模組化設計,難點根本就不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