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主題。
教育。
這裡忽然想說些閒話。
我生在教師家庭,所幸沒有開過任何小灶,我父母把精力放在了別人孩子身上,對我實行放羊政策。他們不強迫我去學任何的興趣班,卻也從不吝嗇對我個人興趣的培養;他們願意出資去培養我的興趣,但當我沒有打算再繼續時,他們也不會以已經付出的投入來要求我堅持。
喜歡繪畫,那就畫,不想畫了,那就算。
喜歡看書,那就讀,書很貴,二分之一工資用來買書。
他們覺得我應該在玩的時候玩,沒有什麼比童年更珍貴,我們有那麼漫長的成年期,然而童年只有短短十年,永不再來。
很多年後我長成,身邊同事開始陸續成家,有了孩子,然後我忽然發覺,現在的孩子很可憐。
她們要學很多的興趣班,要補很多的課,要會很多的才藝,要應付很多超越年齡的壓力。
很多不成功的父母,因自己的缺憾,將寶押上孩子的將來,希望能從孩子身上得到彌補,望子成龍的心火,燒得孩子一日不寧。
很多爭強好勝的父母,用孩子的成績和成就進行攀比,我親眼見過一位母親,讓女兒蹲在面前背唐詩三百首,背不出打手心,理由是“人家誰誰已經會背二十首,她才七首!太不爭氣了!”
但更多的深層原因來自於國家教育體制,來自於“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的考學體制。從此孩子沒有了童年,有的只是前往興趣班的不斷奔波。
僵化的學習扼殺思維和靈性,教育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是一批批會背很多詩,會很多才藝,會很多具有統一答案的知識、考試各種滿分的高分低能小怪物。
這些東西,有些或許可以幫助他們成長,在社會立足,但更多的,對他們今後的人生和人格,並無任何幫助。
唐詩會多少首,並不能教會他們如何愛人以及被愛。
才藝會多少種,如果沒有真正按興趣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