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抽20,只有600萬而已,並不是天真美好的2000萬。
所以如果某電影投資1億,票房1。5億,那麼它絕不是賺了5000萬,而是賠了5000多萬。
這才是殘酷的事實。
《大逃殺》的製作成本是1。75億日元,需要多少票房才能保本,歐陽諾可以很容易計算出來,但沒有算,他算了也沒用,徒增的壓力而已。
況且,歐陽諾根本就沒有把寶都押在曰本。
這本就是一部打破曰本電影風格的電影,它更像是一部節奏緊湊的歐美動作片,北美和歐洲的市場才是關鍵的盈利點。
當然,掏這幫黃毛鬼子的錢包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縱觀歷史,能打入北美票房排行的外語片屈指可數,亞洲影片的數量更是趨近於零。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節點向後放一放,格局將大不相同,外語片票房排行榜上將會出現4部中國電影:第一名《臥虎藏龍》(一億三千萬美元)、第三名《英雄》5800萬美元、第六名《霍元甲》(2400萬美元)、第十名《功夫》(1700萬美元)。
但可惜現在只是2000年,票房戰績最佳的亞洲電影是1993年發行的香港電影《鐵馬騮》,票房成績為1400萬。
而在北美闖蕩的曰本電影,則又要追溯到黑澤明時代了。這部發行於1980年的電影在北美獲得了400萬美元的票房,是曰本人在北美的巔峰,即使到2010年也沒有改變。
一個文化業如此發達的國度,成為了一個蹩腳的巨人。
說的誇張一些,當年歐陽諾每年剪出的那些在美國賺到的錢,恐怕都是曰本電影在那裡收益的幾倍了。
《大逃殺》將會打破這個格局,儘管在前世沒有做到,但這次的影片已經脫胎換骨了,陰鬱鬱悶的氣氛不再充斥著影片,緊張刺激的節奏與華麗的特效才是根本。
就像《無間道》一樣,港版的中國人看的很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