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長征 作者:僻處自說

的。

長征是什麼?

毫無疑問,在二十一世紀回首長征,我們應該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去探尋中國歷史上的這一重要事件。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險阻的遠征。長征跨越了中國十五個省份,轉戰地域面積的總和比許多歐洲國家的國土面積都大。長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脈,其中的五座位於世界屋脊之上且終年積雪。長征渡過了三十多條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洶湧險峻的峽谷大江。長征走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廣袤溼地,那片人煙罕至的溼地的面積幾乎和法國的國土面積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總里程超過兩萬五千裡的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始終在數十倍於己的敵人的追擊、堵截與合圍中,遭遇的戰鬥在四百場以上,平均三天就發生一次激烈的大戰。除了在少數地區短暫停留之外,在飢餓、寒冷、傷病和死亡的威脅下,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不但要與重兵“圍剿”的敵人作戰,還需要平均每天急行軍五十公里以上。

《長征》 前言(2)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遠征。一九三四年十月;紅一方面軍作戰部隊八萬六千多人踏上長征之路,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吳起鎮時全軍僅為近八千人。一九三五年四月,紅四方面軍近十萬大軍開始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萬般曲折艱險的長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達甘肅會寧時全軍三萬三千多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紅二方面軍兩萬一千多人從國民黨三十萬大軍的合圍中衝出,踏上了長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達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時,全軍一萬一千多人。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後留下的一支紅軍武裝——一九三四年十一月踏上長征之路,經過數月的顛沛流離和艱苦轉戰,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中第一支到達陝北的部隊,全軍兵力最多時不足八千人,最少時兵力只有一千多人。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的遠征。中國工農紅軍轉戰大半個中國,一路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著中國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長征喚醒了中國的千百萬民眾,給予了他們世代從未有過的嚮往和希望——自世界近代文明的潮流猛烈地衝擊了這個東方大國之後,生活在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赤貧的農民、手工業者、失業的產業工人從共產黨人的宣傳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世間可以有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於是,當那面畫著鐮刀斧頭的紅旗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第一次知道了知道了共產黨人所領導的革命和工農紅軍所進行的征戰可以改變世間的一切不公。他們隨手抓起身邊的鋤頭、鐵錘甚至僅僅只是一根木棍,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跟隨著那面紅旗一路遠去,他們堅信這條道路的盡頭就是勞苦大眾千百年來所夢想的中國——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走向一個嶄新的中國的啟程。

長征屬於人類歷史上這樣一種事件:即使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依舊被世人追尋不已。數十年來,不斷有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的人出現在中國工農紅軍曾經走過的這條漫長征途上。在人類物質與精神的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憊、勞頓和生存條件的匱乏,行走在這條蜿蜒於崇山峻嶺和急流險灘的路途上?在地球的另一端,曾出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於一九八一年秋天宣佈,他要來中國進行一次“沿著長征路線”的跋涉。他來了,帶著他的全家走上了一九三四年中國工農紅軍走過的路。當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懸崖邊時,他被這條湍急的河流和兩岸險峻的崖壁震驚了,他被三萬多中國工農紅軍在十幾萬國民黨軍的追堵中渡過這條大河的壯舉震驚了。布熱津斯基後來說:“對嶄露頭角的新中國而言,長征的意義絕不只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得多。它是國家統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後東西的必要因素。”——長征是突破了國度、階級和政治界線的人類精神的豐碑。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無論持有何種意識形態,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給予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滅的信念。

長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徵。

一位叫B·瓜格里尼的義大利詩人這樣寫道:

黑夜沉沉,朦朧的黎明前時分,

遙望遼闊而古老的亞細亞莽原上,

一條覺醒的金光四射的巨龍在躍動、躍動,

這就是那條威力與希望化身的神龍!

他們是些善良的,志氣高、理想遠大的人,

交不起租稅走投無路的農家子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