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的潛水員也無法發揮專長。
在他凝視了三分鐘之後,不知怎的,竟然發現水潭正在移動,由他腳下上升,漸漸與他的腰帶持平,接著便升到了正對著他臉的位置,而井筒也變成了平的。
“情況不對。”他警告薩曼莎。
井筒只能是垂直上下的,不可能發生移動或兜轉。
林軒看到的,似乎是地震中的特異現象,災民滿地,住宅四空,房屋倒塌,毫無生機。只有在地震中,才會發生整口井都橫過來的詭異現象。
“怎麼了?”薩曼莎驚問。
“這水潭在轉動,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在轉動。”林軒向四面張望。
的確,一切在轉,只有他們兩個所處的位置不變。
林軒忽然醒悟,這鐵橋叢生的神秘空間實質就是一個旋轉球體的內部之核。球體在旋轉(即地球的自轉),他們兩人所處位置的角度就會改變。
其實,古希臘的費羅勞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過地球自轉的猜想,中國戰國時代《屍子》一書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闢”的論述,而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證實和它被人們所接受,則是在1543年哥白尼日心說提出之後。
“那麼……我們站的地方就是‘地球軸心’?”薩曼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林軒點頭:“最起碼看起來是這樣。”
“如果水潭倒立起來,我們豈不會跌倒下去,成為頭下腳上的狀態?”薩曼莎問。
這個問題很容易證實,只過了五分鐘,他們和水潭同時變成了倒立的姿勢,但潭裡的水並未傾倒出來,他們也沒有離開地面,墜向球體的另一邊。
“不完全失重的狀態?”林軒苦苦思索形成這種狀態的原因。
物理學上,所謂“失重狀態”有兩種情況,一是完全失重,二是不完全失重。在地球表面附近,當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時,物體即處於失重狀態,如果加速度小於自由落體加速度,則處於不完全失重狀態,如果加速度等於自由落體加速度,則物體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他們目前的情況非常微妙,已經完全脫離了地球物理學的理論範疇。
薩曼莎向上望,看著那深幽的潭水,忽然感嘆:“真的很想到那裡去一探究竟!”
林軒腦子一轉,立刻明白了薩曼莎在想什麼。
之前,他們曾經看到過堂娜出現在一艘二戰德國潛艇的上面,潛意識中便以為堂娜是在某條水脈之上。
“那裡面不是好玩的,浮力極小,人類的泅泳技術完全用不上。”林軒說。
談到浮力,林軒知道這樣的理論——當液體和浸入在液體內部的物體處於完全失重狀態的情況下,物體不受到浮力的作用;而處於不完全失重的狀態下,浮力仍存在,但比通常情況下的浮力要減小一些。這是由於當液體不受重力時,其無法流動,且在無重力時流體內壓強不再存在,而浮力產生原因為物體受到的上下表面壓力差(前提是壓強差),所以完全失重時物體將不再受到浮力。
沒有浮力,人類對於地球上的水源就失去了控制力和操控力。
薩曼莎一笑:“那只是個想法而已,不要在意。我想,就算堂娜姐姐沒有等到我們來援救,她也不會恨我們,畢竟這裡的環境太險惡了,向前一步都舉步維艱,我們也沒辦法。”
林軒沒來得及說遇見堂娜在藍色立體海洋裡的事,只是笑笑,不再說話。
自古至今,很多自然科學家都曾苦苦追索過:“說到底,地球的自轉是怎樣形成的?”
有了提問,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假設,其中一種是這樣的——假設宇宙中有以太的存在,由於以太的存在範圍無限大,並且一直處於運動狀態,地球及太陽均處於以太當中,地球及太陽都會受到來自以太的作用力,並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沿著以太的運動方向開始運動,而地球在受到以太的作用力時還要受到太陽的對它的吸引,在這兩種起到決定性的力的作用下,地球開始自轉。
簡單說,是兩股力量的搓動與鬥爭,才成就了今日的地球自轉。
同樣,如果力量消失,則地球就成了宇宙星空的棄兒。
當然,關於地球自轉的各種理論都還是假說。考慮地球自轉的成因應該和地球的公轉結合起來。
在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受到各種外力的大質量的天體為了保持自身運動的平衡性必然依靠自轉來維繫平衡性。小質量的粒子由於運動的速度極快,也必須依靠自轉來維繫自身運動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