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4 / 4)

《北京青年報》上,該文這樣寫道:

……基礎研究薄弱和創新精神缺乏,是存在於中國科學界的一個老問題。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回顧,在中國過去的百年裡,能夠具備衝擊諾貝爾獎的科學研究成果大概只有三到四項,而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正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創新實力的標準。科技界創新乏力,既有文化的深沉影響,也有體制的現實制約,甚至沿襲多年的應試教育也有著潛在的應果關係,但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現行科技體制對原始性創新的激勵不夠,科研立項和成果評估存在著浮躁、功利的問題。再加之前些年片面強調應用科學的研究,對基礎學科的資金投入有所削弱,科學家們拿不出響噹噹的成果也就是料想之中的事。

在蔡方華的這篇文章裡,屬於前端過程的有應試教育的嚴重弊病、文化觀念的深沉影響;而屬於中端過程的有現行科技體制的問題、對基礎研究經費削弱的問題等,也就是說,如果說這些屬於前端和中端過程中的老大難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話,那麼終端成果無異就是一種無源之水、無米之炊了。因此如何加大對前端和中端過程的關注並予以改革,實際上是保障一個優秀終端成果誕生的重要前提。為了一個國家一等獎的出現,我們已經等待四年了,下一個一等獎的出現,我們要等待多久?

我始終認為,諾貝爾獎是體現一種創新思想的象徵,她考驗的是一個民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為這個世界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及新的思維方式,至於你的成果對世界有沒有實用價值,那不是諾貝爾獎考慮的重點,關鍵是:你必須用一種震撼的方式來為世人洗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