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3 / 4)

小說:我們是傳奇 作者:中國必勝

使沙塵暴今後成為常態天氣,肯定還會有適應它的植物出現。可是,對於倖存者至關重要的農作物卻根本不能等待進化這一漫長過程了。雖然李志剛目前有從島內帶來的稻種,但從現在看來,在省城這一帶戶外種植水稻,似乎風險很大。更為關鍵的是,將來在中原地帶特別是東北大區建設者,如果無法發展農作物自己供養,那麼東北大區只能像災難發生前的南極考察站一樣,只有一點象徵意義,所有給養都要從後方運輸。

北方有廣袤的平原,有數不清的礦藏,在曾經的歲月裡國人已經失去太多的疆域,如今地球秩序重新洗牌,必須抓住這一機遇,重新佔領那些疆土。這是李志剛的夙願,是他畢生的夢想。也正是這一夢想,讓他對水稻乃至農作物戶外種植問題憂心忡忡,也就想出了在室內種植的念頭。

兩位農業專家剛開始聽到這一提議時,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連聲否定:“不行!絕對不行!水稻不像鮮花、蔬菜,它對蒸騰作用的依賴程度非常大。此外還有通風、光照等一系列問題,都是非常難解決的。省城這邊受沙塵暴影響,水稻難以種植,咱麼可以將種植基地南移道南海島等地方。那裡是海洋氣候,風沙幾乎沒有,我們可以在那裡大面積種植。再說,你拿到的這些稻種是島內品種,咱們在島內種植也可以,兩岸現在不是已經融合了嗎?”

李志剛將室內種植的重要意義講述給兩位專家後,兩人思考片刻,也認為很有必要,於是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開始支援在室內種植水稻。

“我建議在游泳館內種植,特別是那種大型游泳館,採光和通風條件都比較好。咱們可以在田野裡面挖來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壤,然後再透過人工澆灌,形成一塊模擬稻田。在這塊稻田裡面進行試種,取得經驗後,咱們再擴大到室內網球嘗排球場等面積大一些的地方。當然,最大咱們可以擴充套件到會展中心、體育場等地。我估計就省城而言,符合這種要求地室內地點總面積應該在一百畝以上。”

另一位專家補充道:“咱們這種室內種植在通風、日照等方面與室外相比處於劣勢。按照畝產三百公斤的保守數字計算,這一百畝的面積水稻產量應該在三十噸。這僅是一個種植季的產量,咱們在室內種植,在一年內至少可以保持兩個種植季,剔除一些意外因素,省城這邊年水稻產量也應五十到六十噸左右。按人均消耗糧食二百公斤計算,這些糧食可以養活兩萬五千到三萬人。考慮到糧食儲備問題和農業風險等方面的因素,以省城為中心的倖存者數量應控制在兩萬人以內,就能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

聽兩位專家這麼一說,李志剛心裡有了些底數。他對兩位專家說道:“好,有了這麼一本賬,我就基本清楚了。將來東北大區建設時,在大區的中心城市,我匯聚的倖存者不超過兩萬,就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如果那邊因為礦區等方面的原因出現大量的倖存者,我看就要對他們進行糧食供應了。”

說到這裡,李志剛心裡突然產生一個念頭。難道將來可以透過糧食供應實現對於東北大區的控制?災難發生前,東北是全國商品糧的重要基地,僅龍江省一個省,就提供全國所需商品糧的十分之一。每次糧食價格波動時,政府都要從那邊調撥大量的糧食來穩定市場,父親就曾經主管過一段時間這方面的工作,他也就是利用那次機會和父親一起去了幾次東北,見到了那邊的白山黑水,感受道東北平原的廣袤無垠,也見識過沙塵暴的威力。

當時,國家控制東北主要依靠幹部調動,靠政策,從東北向全國調撥了大量的物資支援全國,這才造就了從內戰結束後經濟的一個個奇蹟。沒有想到,如今的東北卻要成為聯盟的負擔,成為聯盟支援的物件,這也許是一種反哺吧。

不過,李志剛是堅定不移地決定要開闢東北大區,那裡的資源儘管經歷了數十年的掠奪式開發,但蘊含量仍然驚人。現在的倖存者經過若干代繁衍後,即使東北地區被災後惡化的環境徹底變成不毛之地,但其地下的鐵礦、煤炭、石油等重要資源仍然是支撐這重現工業文明的重要物資,絕不能拱手相讓。

目前尚且不知道其他國家的倖存者發展情況,但以自己在災難發生前的瞭解,東北大區的周邊國家一直對東北有染指的野心,H國、R國等國家一直覬覦東北大區,在各種場合製造種種奇談怪論,說東北大區在若干年前曾經是他們的領土,他們的祖先曾經在那裡活動過,那裡出土的各種文物都是該國祖先遺留下來的。

應該說,這幾個國家都是在世界大戰後發展起來的,都是依靠航海的發展才興盛起來,依靠進口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