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績的失望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在亞洲盃這樣一個足以引起國際影響的場合單純地表達對於中國足球的不滿顯然是不合時宜的。雖然國際足聯、亞足聯的官員產生了誤解,但不恰當的表達方式也必然導致大多數人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問題不是不可以講,責難不是不可以提,但總要顧及一些國際影響,在不合適的場合片面擴大某一方面的消極因素,反倒顯得小家子氣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公共利益與公眾輿論導向(2)

當天晚上,國內各大網站重點處理了該個訊息。隨後的幾天裡,全國眾多的報紙、電視臺就此事作了報道。北京各主要報紙都在頭版或顯要位置轉載了網友對維拉潘的嚴厲抨擊。北京球迷協會還上門遞交了“討說法”的抗議信。鳳凰衛視就此進行了“時事辯論”。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三大通訊社也介入報道此事。法新社報道說:一位高層官員匆忙平息與亞洲盃組織者的矛盾,這一矛盾使得本屆亞洲盃的開局黯然失色。維拉潘為早先對北京球迷的指責和對這個首都是否合適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質疑表示道歉。所有北京主要報紙都在頭版聚焦這場爭論。維拉潘會見了要求他道歉的三位球迷代表,他聲稱接受工體有技術問題的解釋。他說如果他傷害了球迷的感情,那麼他感到抱歉。還說他對北京能夠舉辦一屆成功奧運沒有任何疑問。但維拉潘堅持自己關於北京票房令人失望的評論。風波最後以維拉潘道歉而告終。

事後很多媒體專家認為,維拉潘(雖然他有這樣或者那樣很多其他問題)以個人身份,或是作為一個國際體育官員發表對北京的意見是很正常的事情,北京奧運會的組織者和北京球迷不應該聽不進別人的批評。從媒體角度講,網路媒體要培養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能總以受害者心理自居,經常性地作出過激反應。

'上一頁'  '1'  '2'  '回到專題首頁'

汪延給王志東寫信 改寫中國網際網路程序

1996年4月,正在上大學同時又是四通利方軟體歐洲市場總代理的汪延,在全球網際網路浪潮剛剛到來,而國內僅僅出現網際網路萌芽的時候,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和無限思緒,經過再三思考,從巴黎給王志東寫信,作出了改寫今後中國網際網路程序的決定:

王志東:你好!

非常高興能再次和你走到一起!

這是我近幾天來一直想對你說的一句話,就怕用電腦打出來顯然會缺少些人情味,所以選擇了這種半原始的方式。看來世界的確被Internet縮小了,或是你我有緣,又是個嶄新的機會擺在我們面前。李嵩波和我都很珍惜這個機會,我們深知Internet和其他誕生出來的一系列新興媒體正在中國應運而生,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必定將會為下世紀中國資訊產業步入國際領先乃至主導地位奠定基礎。這也是自從去年夏天,我們決定成立新驛多媒體小組的原因。在這半年裡,我們一直在不停地摸索,怎麼組織自己?怎麼開展業務?怎麼發掘市場、打通渠道?怎麼在技術上跟上最新的潮流?

我們走了幾次彎路,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之所以至今還尚未成立公司,依然在搞手工業作坊式的小規模生產,並非是因為我們看好這種合作方式,而是感覺到兩個最根本的時機還不成熟:一是合作伙伴;二是我還在國外。

我們完全明白,今天要想在中國有所發展,完全靠幾個“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即便我們的想法和技術再具有創新意識,沒有一個“背景”,九成的可能性是原地打轉(當然,賣兩張盜版盤的除外)。實際上,從去年9月份新驛小組成立至今,幾家企事業單位已經和我們建立了合作往來:新聞出版署,培元新技術中心,周培元基金會國際網路中心,它們也都曾有意與我們合資。可是我們猶豫至今,還是不能下決心。的確,找個“背景”是真,可我們更希望能找到一個與我們志同道合的“知己”,尤其是搞Internet這種沒有立竿見影經濟收益的長遠專案,更何況我們也不是想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的人。

那麼,為什麼今天當我們得知你也在這方面暗暗下工夫,並有意與我們合作的時候,會如此這般地珍惜這個機會呢?在這裡我也就不多做解釋了(此外省略一些商界上常用的套路和讚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