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4 / 5)

小說:003-新修本草 作者:圈圈

屬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也

。出餘糧處有之。陶雲∶芝品中有石中黃子,非也。(新附)

卷第三

禹餘糧

內容:味甘,寒、平,無毒。主咳逆,寒熱、煩滿,下赤白,血閉、症瘕、大熱,療小腹

痛結煩疼。練餌服之,不飢、輕身、延年。一名白餘糧。生東海池澤,及山島中或池澤中

今多出東陽,形如鵝鴨卵,外有殼重疊,中有黃細末如蒲黃,無沙者為佳。近年茅山鑿

地大得之,極精好,乃有紫

華靡靡。《仙經》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澤中有一種藤,葉如菝 ,根作塊有節,似菝 而

色赤,根形似薯蕷,謂為禹餘

糧。言昔禹行山乏食,採此以充糧,而

者,即是太一也。張華雲∶

池多蓼者,

必有餘糧,今廬江間便是也。適有人於銅官採空青於石坎,大得黃赤色石,極似今之餘糧,

而色過赤好,疑此是太一也。彼人呼為雌黃,試塗物,正如雄黃色爾。

〔謹案〕陶雲∶“黃

赤色石,疑是太一。”既無殼裹,未是餘糧,疑謂太一,殊非的稱。

卷第四

金屑

內容:味辛,平,有毒。主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除邪毒瓦斯,服之神仙。生益州,採

無時。

金之所生,處處皆有,梁、益、寧三州及建晉多有,出水沙中,作屑,謂之生金。辟惡

而有毒,不煉服之殺人。建、

晉亦有金沙,出石中,燒熔鼓鑄為堝,雖被火亦未熟,猶須更煉。又高麗、扶南及西域外國

成器,金皆煉熟可服。《仙經》

以KT 、蜜及豬肪、牡荊、酒輩煉餌柔軟,服之神仙。亦以合水銀作丹砂外,醫方都無用,

當是猶慮其毒害故也。《仙

方》名金為太真。

卷第四

銀屑

內容:味辛,平,有毒。主安五臟,定心神,止驚悸,除邪氣,久服輕身長年。生永昌,

採無時。

銀之所出處,亦與金同,但皆是生石中耳。煉餌法亦相似。今醫方合鎮心丸用之,不可

正服爾。為屑當以水銀磨令

消也。永昌本屬益州。今屬寧州,絕遠不復賓附。《仙經》又有服煉法,此當無正主療,故

不為《本草》所載。古者名金

為黃金,銀為白金,銅為赤金。今銅有生熟,煉熟者柔赤,而《本經》無用。今銅青及大錢

皆入方用,並是生銅,應在

下品之例也。

〔謹案〕銀之與金,生不同處,金又兼出水中。方家用銀屑,當取見成銀薄,

以水銀消之為泥。合硝石及鹽

研為粉,燒出水銀,淘去鹽石,為粉極細,用之乃佳。不得已乃磨取屑耳。且銀所在皆有,

而以虢州者為勝,此外多錫

穢為劣。高麗作帖者,雲非銀礦所出,然色

為器辟惡,乃為瑞物也。

卷第四

水銀

內容:味辛,寒,有毒。主疥瘙,痂瘍,白禿,殺面板中蟲蝨、墮胎、除熱。以傅男子陰,

陰消無氣。殺金銀銅錫毒,熔化還復為丹。久服神仙,不死。一名汞。生符陵平土,出於丹

砂。

畏磁石。今水銀有生熟。此雲生符陵平土者,是出硃砂腹中,亦別出沙地,皆青白色,

最勝。出於丹砂者,是今燒

粗末硃砂所得,色小白濁,不及生者。甚能消金銀,使成泥,人以鍍物是也。還復為丹,事

出《仙經》。酒和日曝,服之

長生。燒時飛著釜上灰,名汞粉,俗呼為水銀灰,最能去蝨。

〔謹案〕水銀出於硃砂,皆因

熱氣,未聞硃砂腹中自出之者。

火燒飛取,人皆解法。南人又蒸取之,得水銀少於火燒,而硃砂不損,但色少變黑耳。

卷第四

雄黃

內容:味苦、甘,平,寒、大溫,有毒。主寒熱,鼠 ,惡瘡,疽痔,死肌。療疥石,KT

,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殺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