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2 / 5)

小說:003-新修本草 作者:圈圈

非無實之謂也。案《漢書·郊祀志》,以牡荊莖

為幡竿,此明則蔓不堪為竿。今所在皆有,此荊非《本經》所載。案今生出乃是蔓荊,將以

附此條後,陶為誤矣。《別錄》雲∶荊葉,味苦,平,無毒。主久痢、霍亂、轉筋、血淋,

下部瘡溼KT 。薄腳,主香港腳腫滿。其根,味甘、苦,平,無毒。水煮服,主心風、頭風、

體諸風,解肌發汗。有青赤二種,赤者為佳。出《類聚方》,今醫相承,多以牡荊為蔓荊,

此極誤也。

卷第十二

女貞實

內容:味苦、甘,平,無毒。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生武

陵川穀。立冬採。

葉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與秦皮為表裡,其樹以冬生而可愛,諸處時有。《仙經》

服食之,俗方不復用,市人亦無識之者。

〔謹案〕女貞葉,似枸骨及冬青樹等,其實九月熟

黑,似牛李子。陶雲與秦皮為表裡,誤矣。然秦皮葉細冬枯,女真葉大冬茂,殊非類也。

卷第十二

桑上寄生

內容:味苦、甘,平,無毒。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主

金創,去痺,女子崩中,內

傷不足,產後餘疾,下乳汁。其實明目,輕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

葛,生弘農川穀桑樹上。三

月三日採莖、葉、陰乾。

桑上者,名桑上寄生耳。詩人云∶施於松上,方家亦有用楊上、楓上者,則各隨其樹名

之,形類猶是一般,但根津

所因處為異。法生樹枝間,寄根在枝節之內,葉圓青赤,濃澤易折,旁

四月華白,五月實赤,大如

小豆。今處處皆有,以出彭城為勝。俗人呼皆為續斷用之。案《本經》續斷別在上品藥,所

主療不同,豈只是一物,市

人使混亂無復能甄識之者。服食方雲是桑 ,與此說又為不同耳。

〔謹案〕寄生槲、櫸柳、

水楊、楓等樹上,子黃,大如

小棗子,唯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如小豆,葉無陰陽,如細柳葉而濃肌,莖粗短,

江南人相承用為續斷,殊不

相關。且寄生實,九月始熟而黃,今稱五月實赤,大如小豆,此是陶未見之。

卷第十二

蕤核

內容:味甘,溫、微寒,無毒。主心腹邪結氣,明目,目痛赤傷淚出。療目腫 爛, 鼻,破

益氣不飢。生函谷川谷及巴西。月採實。

今從北方來,雲出彭城間,形如烏豆大,圓而扁,有文理,狀似胡桃桃核,今人皆合殼

用為分兩,此乃應破取仁秤

之。醫方唯以療眼,《仙經》以合守中丸也。

〔謹案〕採字如此作也

卷第十二

五加

內容:味辛、苦,溫、微寒,無毒。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 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

餘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痺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久服輕

身耐老。一名豺漆,一名豺

節。五葉者良。生漢中及宛朐。五月、七月採莖,十月採根,陰乾。

遠志為之使,畏蛇脫皮、玄參。今近道處處有,東間彌多,四葉者亦好,煮根莖釀酒,

至益人,道家用此作灰,亦

以煮石與地榆,並有秘法。加字或作家字者也。

卷第十二

沉香、薰陸香、雞舌香、藿香、詹糖香、楓香並

內容:微溫。悉療風水毒腫,去惡氣。薰陸、

風癮

此六種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復入藥,唯療惡核毒腫,道方頗有用處。詹糖出晉安岑州,

上真淳澤者難得,多以其

皮及柘蟲屎雜之,唯輕者為佳,其餘無甚真偽,而有精粗耳。外國用波津香明目。白檀消風

腫。其青木香別在上品。

〔謹

案〕沉香、青桂、雞骨、馬蹄、箋香等,同是一樹,葉似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