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東河集 作者:團團

9年北京第一版,1981年北京第3次印刷。黑格爾《美學》,“天津色織五廠圖書館”,編號0372…04860,1979年版,全四冊不過4元多。《現代英國》三冊,元,1973年6月第2版,上面有“哈爾濱電機廠藏書專用章”,又有“黑龍江省糧食學校圖書館”章,還有“黑龍江省糧食幹部學校教務科”印,編號K5/6。這些印記頗讓人遐想,它們是怎麼“流轉”到社會上來的呢?於是它們彷彿具有了某種文物價值,記載了它們和它們背影上的歷史。

網上購書多數時候是成功的,卻也有失手的時候,比如我匯出二百四十元購《巴赫金全集》,錢去了,書卻不來,也不回資訊 至今只好如此,大約; 好的一面與不好的一面加起來,才是真實的社會。

與戲有緣

小時候我當過工人文化宮的“小管理員”,斷斷續續有些機會看戲,因為劇團常在文化宮劇場裡演出。戲讓我產生一種迷醉感。我對劇情並不在意,只是覺得那人物扮演得好看或好玩,服裝有的輝煌有的奇特,還有的飄逸秀美。各種帽翅在心中引起不同的感覺,女角的頭飾光芒閃爍進了心裡。舞臺上的一切向我展現著一個迷人的世界。後來上中學,所借看的文藝書裡,也就有了戲劇作品。我曾盯著曹禺劇作字裡行間看,心想,這些平常的口語,怎麼就寫進了那麼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思想內容的呢?

正因為這個“情結”,一九六六年秋“全國大串聯”時,中學生的我一馬就到了上海戲劇學院,似乎想去見識一下戲劇學院怎麼培養人才的,似乎想以後成為其中的一員。雖然明知此時大學與中學一樣“停課鬧革命”,但能到裡面去轉上一圈,感受一下,也是好的。記得裡面地方也不算大,到處張貼著大字報,其中有批評女學生的,說她們假日裡奇裝異服,像一群野馬出現在南京路上。那麼多大字報,我僅記得這麼一句大意,也難怪,匆匆一過,目光偏就掃描到了這種精彩的句子。不管怎樣,我畢竟總算到戲劇學院看過了,心裡有種滿足感。

參加兩年*後,接著是下鄉插隊。插隊時我無師自通給大隊文藝宣傳隊“執導”過樣板戲,演員為農村青年與知青;我還寫過一個歌劇《農奴恨》,請當時的一個小學老師譜了曲,他是曉莊師範畢業,分配工作到農村來的。這個戲也是我無師自通做“導演”,就由那些演員在公社會堂上演過,在下面各大隊也有多場演出。

歷經所謂“蹉跎歲月”之後,被“招工”回城。休息日騎了腳踏車進城到圖書館借閱雜誌,就看到上海戲劇學院的《戲劇藝術》有關於戲劇衝突的爭鳴,回去就提筆寫了兩千字的小文寄了去。沒想到,有一天竟在我所工作的砂石倉庫接到了寄來的《戲劇藝術》雜誌國慶特刊,上面全文發表了我的小文《戲劇衝突到底是什麼》。這是一九七九年,是我初次正規的發表文章,但其時我已經三十五歲了。後來上海戲劇學院給我寄來招生簡章,上面只說有學表演的,沒說有學編導的,我寫信說明我不能學表演,他們又給我寄來一份,我以為是不同的,看了一下,竟是一樣,而我考慮我是身有特殊情況的人,自己小家庭又有困難,就放棄了這個嚮往已久又極其難得的機會,決心自己走另外一條路,即自學之路,可以先寫點小說,這當然是一條較為曲折艱難的路,但我只有這樣的一條路。

文化局有創作組,局長我也認識,他看了《戲劇藝術》上我的文章,鼓勵過我,但對於安排我進文化系統,表示受莫能助(確實我是有特殊情況的呢),我很理解他。這樣我真的就寫起小說來,那隻要紙與筆就行了,那時誰給我一本稿紙,我不由得都感激而銘記在心。在我發表了大約十篇小說的時候,有老前輩推薦我借用到省的戲劇家協會當了編輯,後來我又自己跑到省作家協會當編輯,這樣一共兩年。我當著編輯,寫著小說,為了文憑而參加著大專自學考試。後來我就得到我的家鄉泰州的關心,把我的工作關係從砂石倉庫轉進了文化館,再後來,調進了文化局創作組,這時輾轉的我已經五十歲了,當年參觀戲劇學院時的熱情與幻想,已經十分遙遠。

於是我試著寫了《冀州記》劇本,投寄出去,竟獲得“榕城杯全國優秀戲曲劇本大獎賽”的“優秀劇本獎”,全國參賽劇本142個,我名列一等第三名,也算是亡羊補牢了一回。

後來我又亂寫了一些戲,大多是像《冀州記》這樣有根有據的歷史劇,也都成為“案頭之作”而塵封著,至多編成一本書聊以*吧。後來寫了《板橋應試》,承蒙著名的泰州淮劇團上演了,南京、上海都演過,央視十一頻道多次全場播出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