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電訊交流檔案。每個詞語單獨看來無傷大雅,但一旦出現在同一個句子中就可能是致命的。這就是為什麼國安局的工作人員會突然出現在校園裡,審問那個學生。1995年的時候,電子郵件的數量遠遠沒有十年後的今天這樣龐大,而且當時的檢測程式也遠不如今天的複雜。對國安局的調查方式,布朗還能說出個所以然。
經過調查,布朗瞭解到國安局在每個私立學校的網路伺服器上都設定了一個“嗅探器”程式,這樣一來,使用者收發的郵件也就一目瞭然了。雖然很多網路伺服器也可以透過其他的代理伺服器傳送郵件,但國安局早有防備,對於那些故意繞開學校伺服器妄圖逃避檢查的人,系統早已把他們記錄在案,嚴加監視。
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丹·布朗,他感到這個主題大有材料可挖,完全可以創作成一本小說。於是,他開始動手蒐集有關國安局的各種資料。調查中,布朗發現,冠冕堂皇的國安局說白了就是一個彙集了全美國最精英的竊聽者的機構。對這個鮮為人知的機構瞭解越多,對國家安全和公民隱私之間的矛盾思考越深刻,布朗就越來越執迷於把它構思成一部小說。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數字城堡》的構思初具雛形。
布朗為這個創意欣喜不已,不僅因為它涉及到自己熱衷的密碼和解密,更因為它與這個擁有二萬五千名僱員的龐大的秘密機構——國家安全域性——密切相關。這可是他有生以來接觸到的最為隱秘的秘密機構。雖然兩份兼職讓他忙得有點喘不過氣來,但他還是十分樂意把那點少得可憐的空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