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鏞,字器之,閩中涵江人。理宗寶祐元年,黃鏞以明經入太學,中監元。當時奸相丁大全執掌朝政,不可一世。黃器之與同學陳宜中、林則祖、曾唯、劉黼、陳宗一起上書彈劾大全無果,卻被禠奪太學功名,又均遭流放。當時天下百姓士子聞之無不欽贊有加,稱曰“寶佑六君子”,一時播名海內。
日後大全倒臺,黃鏞還朝,又趕上似道擅權,猶甚於前。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黃鏞乃忠烈之士,心中極惡似道,便與江萬里等一眾正臣君子交厚。當日秀王宴請諸人時,也曾邀他同往,只是當日府中有事,由此未去。
一聽黃鏞為陳文龍辯解,這邊殿中侍御史潘文卿,右正言曹孝慶,監察御史陳伯大、禮部侍郎徐卿孫等似道黨羽一齊發難,大殿之上頓時唾沫橫飛、嘈雜一團。
劉辰翁見狀也不甘示弱,便也與之據理力爭,聲援陳、黃二人。
“朝堂之上,豈可如此喧譁,現下虜兵壓境,諸公卻要學當年牛李之輩嗎?”忽然間,一個聲音響起,頗為鏗鏘,卻隱隱透著沙啞,聽來有些刺耳。
此聲響過,一時間盡皆默然,眾人舉目望去,正是刑部尚書陳宜中,。
陳宜中,字與權,浙中永嘉人,少時家貧,人卻極為才俊,偶被鄉里富賈看中,以女嫁之。後來宜中入太學,行事幹練,又熱衷朝政,其時人望頗高。
寶佑中,宜中與黃鏞等彈劾丁大全,儼然為“六君子”之首,後遭流放出京,太學司業親率十二門生送至橋門之外。
似道掌權後,一時收攬人心,便欲招納陳宜中。景定三年,先使其還朝應試,宜中得中廷試第二,遂被似道